首頁>汽車>

百度的自動駕駛計程車在長沙試運營後,11月30日,廣州也開啟了RoboTaxi的試運營服務,如果算上滴滴年底在上海推出自動駕駛計程車的計劃,2019年有可能在三座城市中看到自動駕駛的計程車。

儘管外界在提到自動駕駛計程車的時候,大多會使用“試運營”一詞,並且幾乎所有落地運營的自動駕駛計程車,都在主駕駛位配備了一名安全員,但這其中也不乏一些積極的現實意義:原本只在封閉場所中測試的自動駕駛,讓公眾有了近距離觸控的可能。

再激進一些的是谷歌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在10月份給使用者傳送了一封電子郵件,表示使用者下一次乘車時,可能不再配備人類安全員。倘若這份郵件內容奏效,無疑將是自動駕駛計程車的新里程碑。

無論是國內自動駕駛的“保守運營”,還是谷歌的“藝高人膽大”,自動駕駛領域大大小小的玩家們,把目標瞄向計程車市場早已是不爭的事實。

自動駕駛計程車成為消費者市場教育第一步

需要回答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何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落地,紛紛將計程車作為首選的切入點?

第一個答案可能是市場教育的需要。根據Morning Consult在2018年釋出的自動駕駛汽車民意調查報告,近50%美國成年人認為自動駕駛沒有人類司機安全,再隨著近年媒體對特斯拉、Uber等巨頭企業在自動駕駛測試中交通事故的報道,自動駕駛在福斯層面更缺乏信任,要真正實現自動駕駛落地,市場教育就顯得特別重要,作為人們日常出行需求的計程車就成為眾多企業的切入口。可以預見,一旦自動駕駛計程車擁有一定的接納度和成熟度,這些汽車製造商就可以進入自動駕駛的下一個階段乘用車階段,也是最具變革性的階段。

第二個答案或許是資本相繼以落地作為投資門檻。2019年開年起,自動駕駛領域便頻頻爆出融資困難、內訌倒閉、裁員過冬等負面新聞,就連吳恩達參與運營的明星專案Drive.ai也被迫清盤。“經過長達三年的泡沫期,自動駕駛開始進入期望幻滅的低谷期,而在專案進度屢屢不達預期的教訓下,資本市場也不約而同地收緊了錢袋子,相繼以落地作為投資門檻,而在技術、成本、安全等一系列問題的制約下,自動駕駛在乘用車市場的落地近乎無解。由此商用車市場自然成了自動駕駛的新陣地。

龐大蛋糕的誘惑不失為第三個答案。戰略管理諮詢公司羅蘭貝格在第五期《汽車行業顛覆性資料探索》中做了大膽預測:2030年全自動駕駛計程車將佔據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汽車出行市場,瑞銀集團也公開表示“2030年全球自動駕駛計程車市場每年的價值可能超過2萬億美元。英特爾高階副Quattroporte兼Mobileye執行長阿姆農·沙舒亞更是曾斷言:“對於特斯拉、Uber和Lyft來說,自動駕駛計程車市場之爭關乎生死存亡。

總之,不管是什麼樣的原因,自動駕駛計程車還將逐步出現在更多的城市中,背後的商業格局也將逐漸水落石出。

監管、每公里成本,自動駕駛計程車落地有門檻

自動駕駛計程車落地要邁過幾道坎?此次在廣州試運營RoboTaxi的文遠知行,不失為一個很好的例子。

與谷歌、百度不同,文遠知行的計程車上路可謂頗費周折。早在去年11月份的時候,文遠知行就曾借“全國首輛自動駕駛計程車”的光環博盡了眼球,隨後即被執法部門叫停,從路況複雜的廣州大學城挪到了交通不那麼緊張的生物島。

而一輛自動駕駛計程車到自動駕駛計程車隊的進化也有“代價”。文遠知行在今年8月份和廣州市白雲出租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科學城(廣州)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組建了名為“文遠粵行”的合資公司,文遠粵行正是名義上的運營方。言外之意,文遠知行涉足自動駕駛計程車市場,並沒有觸碰原有計程車市場的蛋糕,像是一場對未來出行的聯合探索。

但這並非是文遠知行得以進入計程車市場的全部“祕密”。

2018年10月底,前身為“景馳科技”的文遠知行完成了更名後的A輪融資,其中雷諾日產三菱聯盟Alliance RNM為戰略領投方,也是後者在中國市場的首次投資。與之相關的一幕是,去年讓文遠知行風光無二的“首輛自動駕駛計程車”還是一臺改造後的傳祺SUV,剛剛在廣州街頭落地的自動駕駛計程車隊,已經是清一色的日產電動汽車。

原因也不難理解,百度的自動駕駛計程車已經曝出了20元/公里的成本,其中車輛本身成本和運營成本各佔一半,相較於傳統計程車每公里3元的成本,“每公里成本”無疑是制約自動駕駛計程車規模化落地的又一因素。特別是在商業化前景尚不明朗,自動駕駛又漂在資本寒流中的時候,自動駕駛計程車仍然是一個“燒錢”的新物種,也只有現金流穩定的巨頭們敢於以金錢換時間。

也有人為自動駕駛的創業者們指出了一條明路,放棄與巨頭爭奪“出行服務提供商”的資格,轉向物流、環衛車、礦山、港口、機場、園區等特定且剛需的垂直市場,不失為“活下去”的可行之路。

社會共識是自動駕駛落地最大的不確定性

商業上的博弈永遠都是後話,巨頭們籌謀自動駕駛計程車市場的同時,還面臨另一個棘手問題——社會對於自動駕駛的共識。

至少就目前來看,Robotaxi的需求並非來自消費者和車主,甚至都不是車企,而是人工智慧企業試圖找到對應的商業模式,因此各主體對於自動駕駛汽車的認知都存在錯位,如何激發消費者、車主、車企對於自動駕駛的真正需求,並達成各方共識的統一成為自動駕駛行業發展的關鍵要素。

此外,管理層面,政府應該嚴格限制自動駕駛計程車的牌照,相應地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參與者們需要對V2X交通號誌等基礎設施進行投資,避免讓自動駕駛計程車淪為“講故事吸引投資者”的藉口,成為新的泡沫誕生地。

自動駕駛企業應該給予公眾足夠的知情權,對自動駕駛計程車的路線和運營時間進行嚴格限制,儘可能規避交通事故的出現。同時加強自動駕駛的教育普及,公眾應該是自動駕駛落地的參與者和監督者,而非僅僅扮演旁觀者的角色。

或許相應法規的推出或施行,並不利於創業者從自動駕駛計程車的萬億市場中分一杯羹,甚至人為地為巨頭們製造先發優勢。但相比於“蛇吞象”的商業契機,公眾對於自動駕駛的認可度以及自動駕駛落地的社會影響,應該有著更高的權重。自動駕駛計程車的落地與否,本質上就不是一個商業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

有理由相信,等待自動駕駛計程車的還有諸多不可預知的關卡,但仍然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中出現試運營的自動駕駛汽車,而當此項技術落地時,也能為諸如“女性乘車安全”等潛在社會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或許,這正是“科技”存在的意義。

□張賀飛(媒體人)

最新評論
  • 1 #

    自動駕駛如何避免與有人駕駛的安全衝突?人和機器是有區別的,主動安全與被動安全,交通碰撞後無人駕駛的反應是怎樣的?這些不確定的道路安全因素,無人駕駛能否區別。別又是一波騙取國家補貼的套路

  • 2 #

    etc的推廣接下來肯定會讓一大波的收費員失業,自動駕駛計程車出現了,可能不久的未來,計程車司機這個名詞也會成為一個歷史了,又有一大群人被迫失業

  • 3 #

    作為長沙人到時候一定要去嘗試一下了!

  • 4 #

    誰敢把生命交給馬路上的機器

  • 5 #

    如果一個喜歡玩GTA5黑客 黑了這個車 現實版的橫行霸道分分鐘的事情

  • 6 #

    行車電腦出錯,闖紅燈扣誰的分?

  • 7 #

    計程車司機要失業了嗎?

  • 8 #

    如果所有的車都自動駕駛了,車與車更安全,比人駕駛安全,重點把車和人,物做好就行

  • 9 #

    人都開不好呢,機器能開好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積架XEL煥新出發,能在豪華運動轎車「賽道」上領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