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最近一部狗血滑稽卻不失溫情的網劇刷爆熱搜,在一眾主旋律影視裡脫穎而出。這就是《搖滾狂花》,以搖滾為線索講述了一位未婚先孕的搖滾貝斯手和自己親女兒和親媽鬥智鬥勇,愛恨情仇的故事。

而姚晨在劇中就是飾演這位貝斯手彭萊,19歲時玩搖滾、組樂隊,是主唱,小有名氣。大煙燻妝、皮夾克還有豹紋短裙,姚晨在舞臺上瀟灑肆意,張揚跋扈。

她跟她女兒幾乎每天都上演一出雞飛狗跳的場景。因為與丈夫離婚遠赴美國,十幾年後回來女兒心裡多有不滿。

於是,迎接彭萊的就是一盆涼水,直接澆頭上的那種,真是場景夠勁爆。彭萊第一天見女兒就喝大酒叫一群朋友,最後昏睡過去。早上被澆醒,自此開始跟女兒橫眉冷對的生活。

先是女兒把她的所有東西都扔出來,換了門鎖,彭萊見招拆招,拆了鎖。

然後是女兒給她下安眠藥,導致她在演唱會上暈倒,回家後因為爭吵她把傢俱弄壞了,竟然還被女兒報警要求賠償她砸壞的傢俱。

警察都被這對兒母女搞無語了,竟然還有二次進警察局,彷彿她們不把對方搞進去就誓不罷休。

最瘋批的場景當屬“挫骨揚灰”場面了,女兒把自己爸爸的骨灰放在奶粉瓶裡,然後彭萊還把奶粉瓶以為過期了給扔了。結果在垃圾桶裡找到之後又倒著拿出來,骨灰全撒沒了。

然後就又是腥風血雨一場。

但是她們這種橫眉冷對很有意思,不是冷戰,也不是沉默,更沒有怨氣,兩個人都是明火執仗得來。

女兒看她不順眼,就明瞭說,她為了對付女兒的“栽害”,也是明瞭作對,從不忍氣吞聲。

女兒對她這其實是一種撒氣,因為十幾年沒管過她的一種撒氣。

彭萊也沒有生氣,她單純而執著地相信血緣,相信自己的女兒,也相信自己的“母親的心”。

而後女兒也在與她的相處過程中慢慢了解了母親的性格,跟她一起瘋,一起鬧,最終與彭萊相擁和好。

記得網紅張踩玲曾經講過她的婆婆,是個加拿大人,也是在17.8歲的時候生了她老公,一個人把她老公拉扯大,雖然在成長期間讓她老公受過不少委屈。

但是張踩玲的媽媽有一個觀點跟彭萊有點像,就是“我已經承擔了媽媽這個角色能做的,在未婚的情況下養育孩子,我已經很棒了。我首先把我自己過好了才有他。”

我們傳統觀念總是會賦予母親這個角色無數的要求,好像母親應該有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必須是無私的,必須是犧牲的。

但是就像彭萊的女兒飾演者莊達菲所說的,彭萊首先是她自己,然後才是她媽媽。

母親在這部劇裡被重新定義,不再意味著壓抑和犧牲,而是意味著接受和接納。

姚晨的媽媽做了一桌黑暗料理,她和女兒雖然嘲笑諷刺,但是也是該吃吃,因為那是自己的媽媽,媽媽的媽媽做的。

我們愛自己的媽媽,其實首先是尊重她作為自己的訴求和表達,而只有這樣實際上才能真正與孩子有一個良性循環的關係。因為你不把她們當做附屬品,她們也才能平等地對待自己的媽媽。

7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老了以後能夠體會到:和自己親近的人也就有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