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死亡對於普通人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但又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誰也無法逃脫,擔當真正的死亡來到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是在死亡中探求生命的意義,還是活著見證呼吸化作死後的空氣?沒有人知道。

《當呼吸化作空氣》作者保羅,1977年生於美國,獲得語文學和人體生物學雙學位,劍橋科學與哲學碩士,耶魯大學醫學博士,並擁有自己的實驗室,他是神經科醫生,獲得外科醫學協會最高獎。就是這樣一個令人羨慕的學者、醫生,有這麼美好的前程,在36歲時患上第4期肺癌。

他努力思考過後,給出了自己的選擇。他將接近死亡的整個過程,用文字記錄下了戛然而止的生命,為我們一一道來他短暫而有感悟的一生。幫助我們理解死亡,讓我們更加直觀的對抗死亡,接受死亡。本書是他死後出版,一經出版,就榮登各大銷售榜榜首。

本書講述保羅的4個時段。準備上大學的保羅,那時候還沒有打算作為醫生,他一直想做一位作家。但在從文的路上,他的求知慾讓他不自覺的去探索人類生命的意義。他在書中找不到答案,就去實踐中不斷的求索,最終他在一個學文學的學生那裡,找到的答案,決定申請醫學院。就這樣,他成為了一名好醫生。

對醫學和人性有著積極思考的保羅,在醫學院4年裡,他選擇了最有挑戰性的神經外科。他常常反思,害怕經歷太多人間悲劇和痛苦失敗,他不願意讓自己成為典型意義上生搬硬套的醫生。想通過不懈的努力、奮鬥,讓自己可以為接近死亡的病人,竭盡全力奮戰到底。雖然不能接近完美,但也要讓自己看見完美。

每一個瀕臨死亡的人都不想死,保羅也不例外,他對自己的妻子說:“我不想死”。但又很恐懼,一遍一遍的叮囑妻子再嫁,等病情穩定時,他想以另外一種方式活著,想和妻子要一個孩子。

7個月後,新的腫瘤出現,填滿了保羅的右肺中葉,開始化療,可是死神從來就沒有對任何人仁慈過,化療所帶來的併發症強烈的刺激著他,痛得他忍不住大聲尖叫,他被送進了重症監護室,一會兒清醒,一會兒糊塗,生命也在此時落下帷幕。

總結:生命有很多時刻,我們會去回顧過去,保羅去過的地方,做過的事,為人類所做的貢獻,對這個世界有著很深遠的意義。醫生的職責不是延緩死亡,而是帶病人離開自己健康生活時,給他們庇護與看護,讓他們重拾信心,挑戰未來。

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學會這種眼妝,從此告別單眼皮和腫眼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