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這本《瓦爾登湖》的扉頁上,記載著購買的日期,是2006年10月28日,末頁蓋著新華書店的藍色菱形印章。接近16年了,終於讀完它,這個時間剛剛好。

怎麼說呢,沉靜、優雅、智慧,用作者自己的話說:最高貴的心靈,最能知足自滿。書中警闢和優美的段落很多,靜下心來讀,常能引人入勝,援引摘錄如下:

我在我內心發現,而且還繼續發現,我有一種追求更高的生活,或者說探索精神生活的本能,對此許多人也都有過同感,但我另外還有一種追求原始的行列和野性生活的本能,這兩者我都很尊敬。

正是一個人怎麼看待自己,決定了此人的命運,指向了他的歸宿。

這種花了一個人的生命中最寶貴的一部分來賺錢,為了在最不寶貴的一部分時間裡享受一點可疑的自由。

因為人們關心的並不是真正應該敬重的東西,只是關心那些受人尊敬的東西。

我們如大自然一般自然地過一天吧,不要因硬殼果或掉在軌道上的蚊蟲的一隻翅膀而出了軌。讓我們黎明即起,不用或用早餐,平靜而又無不安之感;任人去人來,讓鍾去敲,孩子去哭,——下個決心,好好地過一天。

不論你的生命如何卑賤,你要面對它,生活它;不要躲避它,更別用惡言咒罵它。它不像你那樣壞。你最富的時候,倒是最窮。愛找缺點的人就是到天堂裡也找得到缺點。儘管貧困,你要愛你的生活。甚至在一個濟貧院裡,你也還有愉快,高興,光榮的時辰。夕陽反射在濟貧院的窗上,像射在富戶人家窗上一樣光亮,在那門前,積雪同在早春溶化。

我離開森林,就跟我進入森林,有同樣的好理由。我覺得也許還有好幾個生命可過,我不必把更多時間來交給這一種生命了。驚人的是我們很容易糊里糊塗習慣於一種生活,踏出一條自己的一定軌跡。

……

拿著一柄斧頭,走到森林裡去,在湖邊的松樹林裡蓋一座木屋,經過春夏秋冬又一春,用自己的雙手播種和收穫、採集和狩獵,用自己的雙眼觀察,用自己的頭腦思索,這就是梭羅那兩三年裡的生活——簡單樸素的生活,無比豐盈的內心——這是許多人只能暢想而不能、不敢的體驗。

2006年的時候,我常走進山裡去,有時純粹是趕路,春天採野菜,秋天撿蘑菇,冬天拾柴火。這裡是東半球北緯40度,瓦爾登湖是西半球北緯30度,山區景緻大抵相同,針闊葉林帶交織,只是不見如鑽石一般的湖水。可是當我在秋天登上山坡,苞米已經收割,晨霜打蔫了秋草,從那裡能看見草河,顯露出和天空一樣的碧藍色,讓人神清氣爽。

在山裡,落葉松筆直地插向天空,金黃柔軟的松針堆積於腳下,一棵高大的白樺樹的樹皮層層捲起如書卷。山谷裡寂靜無人,落葉窸窣而落的聲響清晰可聞,空氣中滿是草木香。若能在這樣的山裡安住,清心寡慾,用雙手採集食糧,用雙腳丈量土地,以物質的極致簡潔換來精神的豐腴富足,當真不錯。

可這些只是停留於想一想,像絕大多數人一樣,還是重新回到庸常的生活,為了卑微的目的辛苦工作。幸好還有梭羅和他的《瓦爾登湖》,告訴我們人還可以這樣生活,告訴我們自由自在心中,告訴我們“靈魂必需的東西,是不需要花錢買的”……

4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家中此樹要種兩棵,果子成熟非常甜,營養豐富產量高,好養易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