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新手寶媽亮亮最近發現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寶寶兩歲了,平時很有自己的想法,可是小傢伙卻很粘人,尤其喜歡粘媽媽。亮亮最近做起了兼職,所以常常要出門辦事,於是亮亮會把孩子拜託給婆婆照顧。雖然亮亮臨出門的時候孩子很不開心,但是據婆婆反饋,亮亮不在家的時候,孩子還是很乖巧的,一個人玩著玩具倒是也挺開心。

婆婆的話讓亮亮安心了不少,可是讓亮亮感到煩惱的是,只要她回到家裡,孩子馬上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小傢伙死死地粘著媽媽不放,而且動不動就嚎啕大哭一場。本身亮亮就已經有點疲憊了,孩子的矯情哭鬧著實讓她有點吃不消。相信很多寶媽都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寶寶非媽媽不可,正所謂“孩子見到娘,沒事哭三場。”

一、寶寶為什麼會粘媽媽?

綜藝節目中,嗯哼被網友們誇讚為是一個情商高的小暖男。在與小夥伴們相處時,嗯哼都能夠很好地照顧到他人的情緒。可是在媽媽面前,嗯哼卻會很愛吃醋,甚至還會因為媽媽照顧其他小朋友更多而哭鬧。不得不說,情商再高的小朋友在媽媽面前也會表現出粘人的一面。

1.斷奶前

這個階段寶寶和媽媽的關係最為親密,因為哺乳的關係,寶寶對於媽媽的形象以及味道都非常敏感。媽媽身上的味道讓寶寶覺得很有安全感,因為哺乳拉近的母子關係會讓孩子對於媽媽產生更強的依賴感。

2.斷奶後到三歲前

這時候孩子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平日裡與媽媽接觸更多的他更喜歡和媽媽粘在一起。在寶寶心中,媽媽的地位是其他人不能夠代替的。相對於前一階段,在這個階段裡,孩子們對於媽媽的粘人主要是出於真正的情感需要。

3.三歲以後

即使在這個階段,孩子們與媽媽的情感關係已經定型,說專家們也建議在孩子三歲之前儘量有固定的監護人,這樣在三歲以後,孩子們的成長訴求才更正常健康。有了三歲前的情感鋪墊,到了三歲以後,孩子們與媽媽的感情更加無懈可擊。

二、為啥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

1.這說明孩子真的很信任你

育兒專家認為,當孩子們可以在大人的面前釋放情緒時,其實他們的內心是充滿信任感的。他們意識到,在媽媽面前哭鬧會被原諒、會被安撫,所以他們在媽媽面前更加的肆無忌憚。沒有包袱顧慮的孩子更加信任媽媽可以幫助自己解決問題。

所以,專家認為,孩子在母親面前哭鬧,其實是孩子信任母親的情感表達。

2.這說明親子關係很親密

對於孩子來說,在一開始的階段,他們認為自己和母親是一體的,隨後慢慢的孩子才開始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所以母子關係親密其實更傾向於是一種孩子身上的本能。而在孩子意識到自己是獨立個體之後,母親溫柔的疼愛、貼心的陪伴會讓這種親子關係變得更加親密,孩子也就更加粘人。

3.這說明媽媽帶給孩子更充足的安全感

當孩子處於陌生的環境中時,他們很容易從一開始的哭鬧切換成“乖巧懂事”的模樣,當然,這不是說他們已經適應了環境,而是說他們處於一種無法接受的被動狀態。而當媽媽出現時,孩子們才真正的能夠感到充足的安全感,這讓他們更加能夠輕易地釋放情緒。

在孩子處於幼年期時母親在孩子們心裡的位置是非常特別的,親密的哺乳關係、母親溫暖的懷抱這些都讓孩子對於母親更加依戀,粘人其實也是一種正常的情感表達。

三、父母應該怎麼正確應對粘人的寶寶呢?

1.正確看待孩子的情感需求

孩子們的情感需求是非常直接的,所以當孩子身上表現出粘人的行為時,父母們應該正確的去看待孩子內心的情感需求,並且適當的給予滿足。抱怨孩子矯情或者指責孩子不懂事,這樣的做法其實是會傷害到孩子的。

2.增加其他監護人的陪伴時間

當帶孩子這件事是寶媽親力親為憑藉一個人的力量完成的時候,孩子自然會對母親更為熟悉、更加親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母親應該有意識的去增加其他監護人的陪伴,比如說孩子的爸爸。當孩子適應了由其他人照看時,孩子自然就不會非媽媽不可。

3.注重孩子安全感的滿足

在媽媽需要離開的時候,儘量和孩子做好約定,比如說約定好回來的時間,這樣會讓孩子明白自己並不是被媽媽拋棄了。類似的這些生活細節上的小事,可以讓孩子的安全感得到滿足,那更加能夠安然地面對暫時的分離。

通常在孩子三歲之前表現出非常粘人的行為表達是很普遍的,寶媽們應該正確的看待孩子這一情感訴求,注重孩子內心安全感的滿足,同時也鼓勵寶爸多參加到帶娃的活動中來。大家對於孩子比較粘媽媽的現象有哪些看法分享呢?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寶寶吃蝦的正確食譜搭配,下次記得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