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今天就是假期的最後一天了,大家覺得是上班累還是帶娃累?

說到假期帶娃,兔媽相信很多家庭都會出現這樣一幕:

孩子整天不是看手機、電視,就是玩電腦遊戲,父母嘴上對孩子說“少玩電子產品,對眼睛不好”,但是孩子一哭鬧就放棄管教了,還安慰自己說“孩子難得假期休息,就讓他快樂過個假期吧。”

讓孩子快樂是父母們的心願,“我不想給孩子太多壓力,他能有個快樂的童年就好”,“我不會強迫孩子,小時候自由自在最好,我們家信奉‘快樂教育’”。

但是,我們所謂的“快樂教育”真的有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嗎?“快樂教育”就是讓孩子快樂嗎?到底什麼才是“快樂教育”?

01

“快樂教育”概念的創造者斯賓塞說:“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應該讓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

簡單來講就是:快樂是手段,學習才是目的。

不少父母卻望文生義地認為,快樂教育就是:

“孩子說畫畫太累,別讓他學了”

“孩子太小學鋼琴坐不住,還是先玩吧”

“老師佈置的作業有點難,我來做”

……

這種只是追求層面上的快樂理念,卻把學習變得可有可無。

這樣做表面上是在尊重孩子的意願,實際卻是在縱容孩子的惰性,帶給孩子所謂快樂童年的同時,也帶給了他伴隨終身的惡習,惰性強、逆商低、易放棄……

兔媽聽過這樣一個事例:

一對夫妻30多歲好不容易生了一對雙胞胎男孩,自打孩子出生起,就對兄弟倆格外的寵愛,凡事都大包大攬。孩子稍有不開心,夫妻倆就立刻妥協,放縱孩子隨心所欲。

上小學時,兩個孩子寫作業時總是鬧脾氣,媽媽就親自寫好,然後再讓孩子照著描寫。受到老師表揚時,媽媽還一臉驕傲對朋友炫耀,說老師都誇自己孩子作業工整,字跡漂亮。

現在兩個孩子上初中了,8門考試7門不及格,遇到事情第一時間就是要找爸媽。因為夫妻倆一味地放縱,十多歲的雙胞胎兄弟已經失去自己思考和判斷問題的能力,更失去了學習的技能。

總聽到有家長說,“快樂教育”就是讓孩子怎麼快樂怎麼來,童年一去不復返,想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

以為縱容孩子的一切就是“快樂教育”,能讓孩子擁有快樂的人生。卻不知,縱容孩子,放養而不為孩子立規矩,這是在阻礙孩子學習的技能,讓孩子失去了面對社會的能力。

沒有規矩的“快樂”不是愛,反而可能變成對孩子的傷害。

02

相比於享受簡單的偷懶快樂,經歷過痛苦之後的收穫感和自豪感,才能讓孩子獲得更充實的快樂。成功者的身後,往往站著一對“狠心”的父母。

著名央視主持人董卿就曾說起,父親對她非常嚴厲,要求她主動承擔家務勞動

每天刷碗、擦地。後來稍微能識字了,父親就讓她每天抄成語、抄古詩。除了文學素養的培養外,父親還要求她天不亮,就到家門口的操場上跑一千米。上了中學以後的每年寒暑假,父親都會讓她“勤工儉學”。

直到她成功的光鮮亮麗站在舞臺上時,她明白了正是父親的“狠心”,讓她學會了堅持與努力,成就了那個自信優雅、腹有詩書的她。

父母是孩子成長道路的引路人,只有“狠心”的父母,才能讓孩子堅持下去並從中受益。

但是,“狠心”可不等同於“打壓”。

還記得《爸爸去哪兒》中楊爍育兒的方式嗎?節目中,楊爍總是表現出一副嚴父的形象,只要兒子出現一點問題,便會訓斥兒子,他的理由是鍛鍊孩子要有一個男子漢的樣子。

但是兒子楊雨辰在節目中,非但沒有像爸爸希望的成為一個“男子漢”,反而只要和爸爸在一起的時候都是唯唯諾諾,總是默默地低下頭。甚至因為不喜歡爸爸,所以楊雨辰一直呆在耿樂家。

“打壓”和“縱容”一樣,都是父母對孩子過度的態度。

長期在父母打壓下的孩子,內心會變得越來越自卑,總覺得自己不如他人,凡事都做不好。長大後,在面對困難時,往往都會選擇放棄,認為自己肯定做不好,所以直接選擇不去做。

父母原本是希望孩子在一次次打壓的過程中變得上進,卻沒有想到這是一種變相的傷害,孩子內心反而變得越來越敏感脆弱,害怕受到挫折之後處理不好,又被父母嘲笑和指責,所以內心更加排斥直接面對挫折。

打壓教育的另一面還會導致孩子變得格外聽話,孩子習慣了父母的強制,所以逆來順受,面對任何事情都會習慣性的選擇被動接受。

父母希望我考大學我就考大學,父母喜歡我選擇什麼專業我就乖乖聽從。但是,上完大學後該怎麼去面對社會,該選擇什麼樣的人生軌跡,父母沒幫我安排好,所以我茫然了,找不到方向了,甚至抑鬱了……

被動接受會讓孩子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失去了競爭的意識,失去了規劃的方向。

父母總是以愛孩子之名去打壓孩子,都是為了孩子能夠進步,但是這並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03

美國著名人際溝通專家莉爾·朗茲說:“用督促的態度教育孩子,迫使他們改變,這種強硬又不通情達理的方式,卻能有效幫助孩子減輕性格中的怯懦,培養出自信的孩子”。

在綜藝《新生日記2》中,體操冠軍劉璇的育兒引起了大家的熱議。

除了睡覺時間,劉璇將一天精準到了每一個小時,學習計劃滿滿當當的,動畫片只規定看15分鐘。

在節目中,劉璇對於4歲兒子雄赳赳就十分的嚴厲,劉璇每天都要求孩子要練字,甚至在孩子鬧情緒不想練字的時候,劉璇表示:“哭也得寫,不哭也得寫。開開心心地也得寫,翻滾著也得寫。”

劉璇的方式雖然看起來比較嚴厲,但是對雄赳赳並不是沒有幫助,現在的雄赳赳已經可以自己吃飯,在一些生活上也比較自立。

比起楊爍的壓制育兒,劉璇是在給孩子立規矩,是在用督促的態度去處理問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尊重孩子固然重要,但“快樂教育”並不等於“放養教育”,也不等於“打壓教育”。

真正懂得愛孩子的父母,都會“狠心”的督促與引導。

04

說到督促和引導,很多家長都會深感無奈。好話說遍了,天天都督促孩子學習、看書,不惜成本的給孩子報學習的課外班,但是孩子就是不上進。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家長在為孩子報各種的課外班,比如奧數、英語等等。但是究其根本去問家長為什麼要給孩子報課外班的時候,很多家長的答案几乎都是:其他人都報了,不給自己孩子報怎麼行。

樂樂媽就是眾多給孩子報奧數班的媽媽之一。但是樂樂對數學根本就不感興趣,奧數班學得非常吃力。樂樂媽嘴皮子都磨破了,天天督促引導,給樂樂制定了嚴格的學習計劃表。樂樂不但數學成績沒有提高,反而下降了。

中國科學院院士曾經提出:“人群中只有5%的人適合學奧數。”

樂樂就是那人群中95%的一員,不是媽媽不夠督促引導,是孩子根本就不適合。

“快樂教育”是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而很多家長都向樂樂媽一樣,沒有真正的了解孩子,不清楚孩子的興趣是什麼,這樣的“狠心”督促與引導,自然是竹籃打水。

05

找到孩子興趣,尊重孩子意願,想要成功還需要堅持與努力。

掌聲在千錘百煉次努力與堅持後才會響起,世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日積月累的堅持與努力。

但是,努力和堅持從來都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的榜樣作用是教育最好的樣子。

前段時間被誇上熱搜的“風一樣的女子”森碟,她游泳、跑步、打球,一樣不少,儼然已經成了一名運動健兒。她現在已經加入星河灣俱樂部,這是為了選拔和培養青少年網球選手走上職業網球之路的專業俱樂部。

田亮自己是世界冠軍,他知道如果要成功,需要怎麼對孩子進行培養。

森碟能夠在網球上發揮特長,有很重要的兩點就是:堅持與努力。田亮曾在微博上寫過對女兒訓練的心疼,要練好網球,就要承受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紫外線。

面對女兒的腳上傷痕累累,田亮並沒有心軟,他一邊心疼,一邊鼓勵森碟要繼續堅持。

森碟的成功和田亮的堅持分不開。

為了讓女兒練好球,田亮不僅請來澳洲傳奇巨星休伊特給女兒上課,從2016年就開始,他還堅持帶著女兒去現場看比賽。

並且,每次女兒訓練時都有田亮陪伴的身影。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薰陶和支援,潤物細無聲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

真正的快樂教育,不是滿足孩子對層面上的快樂需求,而是發現孩子擅長和真正喜歡的領域,並對此實施引導和堅持,幫他練就一身本領,可以對抗未來生活中的風風雨雨。教育的過程一定是苦的,但結果會很甜。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養孩子卻是需要不斷思考的一道難題,想要培養出自信、樂觀、堅強的孩子,是父母需要修煉一生的課題。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網友晒出父母年輕照,與20年後對比圖,才知道啥叫:驚豔了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