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最近,張繼科帶父母參加了綜藝《做家務的男人》。

最新一期中,張繼科的爸爸對未來的兒媳婦提出了幾點要求:

1、身高最好要高一點,因為有可能教育下一代搞體育。

2、職業最好是醫生或者是老師,如果是醫生以後孩子生病了,會照顧孩子,如果是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好。

3、相親前,最好看看素顏的照片。

拋開這些相親條件,看到下一代結婚生子是父母再樸素不過的願望了。

只是放開二胎的今天,父母的觀念已然轉變,相比傳宗接代,他們更注重優生優育。

優生優育的好處很多,比如它更容易將父母好的基因帶給孩子。

現代遺傳學之父格里戈爾·孟德爾(Gregor Mendel)提出了遺傳學定律,他認為基因決定性狀。

按照這種理論,父母的基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出生後的體重、性格、智商、高矮以及胖瘦……

當然,對下一代的影響,不僅僅來自於媽媽。

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孩子的這些特徵是由什麼決定的。

身高是誰決定的?爸媽影響均等

前段時間,林志穎發微博晒全家遊海洋館的照片。

照片中,一家人溫馨有愛。

但是大家關注的點集中在kimi身上,才剛剛11歲身高就快要趕上爸爸了。

網友紛紛感嘆:基因真的強大,媽媽陳若儀的一雙大長腿真的是先天好基因。

每天幼兒園小朋友出來做操玩耍的時候,外面總會有一些看孩子的家長圍觀議論:

“看那個小朋友是不是太矮了,總站在隊伍後面。”

“那個孩子真高,比同齡人高這麼多。”

身高有多高,已然成為影響孩子美觀的一個大問題。

通常我們會用幾個常見的公式,計算孩子未來預計的身高。

孩子身高=爸爸身高的35%+媽媽身高的35%+後天環境的30%

男孩=45.99+0.78×(父身高+母身高)÷2±5.29CM

女孩=37.85+0.75×(父身高+母身高)÷2±5.29CM

其實,孩子的身高主要是受遺傳因素的影響,但是父母雙方各佔多少比例呢?

英國統計學家高爾頓和他的學生卡爾• 皮爾遜Karl·Pearson從1078對夫婦的身高資料中,分析兒子身高與父母身高之間的關係,發現父母的身高可以預測子女的身高,兩者近乎一條直線。

這說明父母雙方的基因,都會遺傳給對孩子。

如果父母雙方都高的話,那麼孩子比較矮的機率是很小的。

最好的例子就是姚明了,身高2.26米,葉莉身高1米9,女兒姚沁蕾在不到10歲的時候就已經接近170㎝。

他們曾去醫院做了骨齡測試,結果是姚沁蕾最終身高大概在1米92到2米之間。

其實,姚明的身高也是與父母有淵源的。父親身高208cm,母親188cm,姚明的身高超過了爸爸媽媽。

有一組資料可以證明:

姚明7歲的時候155cm;13歲的時候197cm;14歲的時候超過了205cm;17歲的時候223cm。

這說明,除去30%的後天因素,孩子的身高受父母基因遺傳的機率達到70%,而且孩子的身高由父母共同決定。

相貌受誰的影響大?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從微博裡看到一條娛樂新聞,小S 14歲的大女兒許曦文宣佈進入娛樂圈,再長高一點就拍戲當演員。

在拍的廣告花絮中,三個女兒都出鏡了,似乎都還沒長開。

染色體攜帶了各種遺傳基因,一個人的長相、膚色,基本都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

當父親的X給女兒,女兒從父親那裡獲得的遺傳資訊更多,從概率上來說女兒往往更像父親。

同樣的,兒子的X染色體是來自媽媽,Y染色體來自爸爸。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兒子像母親的概率更大。

網上曾有網友上傳了自己和父母的對比照片。

“25歲的媽媽和我。”

“爸爸和我。”

真的很像,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在這裡,父母對孩子更多的是“顯性遺傳”。

比如單眼皮還是雙眼皮。

比如血型。

比如人見人愛的小酒窩。

對於孩子的相貌,還有一些是“絕對”遺傳。

膚色、下顎、雙眼皮、長睫毛、大耳垂等在很大程度上是遺傳父母的。

比如膚色的遺傳,它總是遵循父母“中和”色的自然法則。

父母面板較黑,孩子不會白;若一方白、一方黑,那麼孩子一般是“中性”膚色。

除了這些,肥胖、青春痘、脫髮則有半數以上概率的遺傳;聲音、腿型、智商、鼻子這些雖然也受到遺傳因素影響,但是可以通過後天環境塑造。

智商高 遺傳誰?

媽媽的作用更大

朋友經常來訴苦:他們夫妻倆都是985畢業的學霸,卻生了一個學渣兒子。

報了多少補習班,就是不見效,她很鬱悶:到底兒子遺傳了誰的基因?

按理,有雙學霸的遺傳基因加持,他們的孩子智商也應該是高的,即使不出色,起碼比一般家庭的孩子優秀。

但遺傳學認為,人類智商的遺傳力在70%-80%,也就是說,孩子的智商受父母天生的影響因素佔比是70%-80%。

遺傳學有一個概念,叫“均值迴歸”。

父母的極端特徵不會完全遺傳給下一代,後代的這一特徵會朝著均值靠近。

而且當夫妻都是學霸的時候,兩個人遺傳給孩子的並不是同一種智力。

所以,不要怪孩子不爭氣,而是父母太優秀了。

不過,孩子的智商是父母遺傳的這一說法是有科學根據的。

有一項1982年發表在《行為遺傳學》(BehaviorGenetics)的研究顯示,母親和孩子的智商相關係數為0.464,父親和孩子的智商相關係數為0.423。(相關係數越接近1,說明相關性越強)

孩子的智商,尤其是男孩,媽媽起到很大作用。

媽媽聰明,生下的孩子大多聰明,如果是個男孩,就會更聰明。

原因在於,人類與智力有關的基因主要集中在X染色體上。女性有2個X染色體,男性卻只有1個。

先來重溫一下生物知識:男孩和女孩的染色體。

男生是XY,X (卵)是來自母親,Y(精子)是來自父親。

女生是XX,X (卵)是來自母親,X(精子)是來自父親。

男孩的智商分佈會呈現在偏向兩個極端,所以男孩有天才也會有庸才。

當然,某些智力上的遺傳病,也更青睞於男孩。

也就是說,X染色體對大腦結構、認知能力、智力發育等都有著巨大的作用。

一般情況下,女生的智商會有中和的效應,智商的分佈會呈現正態分佈(normal distribution),波動不大。

女生是XX,所以她們受父母雙方的影響差別不大。

孩子能力突出,誰的功勞?

父母都有份

雖然,學霸父母不一定都培養出學霸孩子,但學習一般,某方面能力異常突出的孩子也有父母遺傳的因素存在。

父母的遺傳基因會在與綜合能力有關的八個方面影響孩子:

1.語言 (Verbal/Linguistic)

2.邏輯數學智慧 (Logical/Mathematical)

3.空間 (Visual/Spatial)

4.肢體運作 (Bodily/Kinesthetic)

5.音樂 (Musical/Rhythmic)

6.人際 (Inter-personal/Social)

7.內省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

8.自然探索 (Naturalist,加德納在1995年補充)

由約克大學領導的研究發現,在孩子出生時,就可以預測出孩子是否會獲得學術成功。

除了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孩子遺傳的 DNA 差異起很大作用。

具有較高的教育遺傳傾向,但家庭背景較差的孩子中,只有47% 的孩子能夠進入大學。

研究人員發現,具有高教育遺傳傾向、同時來自富裕和受過良好教育的家庭背景的孩子,擁有最大的優勢,其中有77% 的孩子上了大學。

相反的條件下,只有21% 繼續接受高等教育。

不管在什麼樣的家庭,孩子取得的特殊成就也有父母共同遺傳的因素,父母都有功勞。

性格、脾氣隨誰?

爸爸!

根據心理學家的最新研究,孩子是否活得快樂、幸福,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外在因素或我們對這些因素的反應,幾乎不起作用。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脾氣和性格是否可以遺傳?

有網友說:太遺傳了,我最不喜歡我父親的性格和脾氣,可怎麼改都改不掉。

無論多注重培養自己讀書、彈琴、畫畫這些高雅的素養,關鍵時刻一發脾氣就覺得自己改了十幾年都沒有進步。

看來“有其父必有其子”還是有道理的,如果爸爸性格好的話,那孩子也會繼承好的基因。

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者發現:母親基因在孩子大腦的發育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父親基因是影響孩子情感和性格的主要因素。

父親若是脾氣非常暴躁,那麼會攜帶"DAPRPP-32"與"MAOA",前者是憤怒基因組,後者是具有暴力傾向的基因組。

這些基因,都是比較容易遺傳給孩子的。

看了這些,你是不是已經在對號入座了?

其實這只是基於概率的統計,雖然天生的基因遺傳不可改變,但是有些可以改善的。

如果孩子優秀,父母可以慶幸自己給孩子得天獨厚的天賦和機會。

但如果孩子平凡,也不要太悲觀、過度相信遺傳。畢竟基因的遺傳不是絕對的,還有後天的努力和環境的影響。

雖說有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的說法,但對於人來說,一切皆有可能啊。

學霸父母不一定生出優秀的孩子,沒有上過學的父母也不一定養不出學霸和狀元。

所以,親愛的父母們,自己遺傳基因的特質先天已成,無論您的基因很強大,還是很特別,記得給孩子更多的愛,給他們一個好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在後天的成長中自我發揮,自我進化。

孩子已經開始找物件的家庭,提醒他們放大眼睛好好選,祝每個家庭的寶寶們聰明又美麗!

父母的先天條件只能給孩子打個基礎,後天的成長和努力全都靠孩子了。希望孩子一生無恙,健康快樂!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智商跟孕媽屁股有關?胡說八道!這3點才對孩子的智商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