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育兒指南針#

有句老話是"三歲看到老",可見孩子在三歲之前教育非常重要,如果總是想著孩子大一大再教,很可能很多壞習慣已經養成,不利於孩子以後成長。今天要和大家說說的就是孩子小時候的教育問題。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曾經在著作裡表示:人類認識論的最初的意識認知,建立於嬰幼兒時期,尤其是在三歲之前的階段裡。並提出,孩子的心理構成,性格發展也會在這個階段完成初步定型

寶寶出生後頭三年很關鍵

懷孕階段我就看了很多早教書籍,知道三歲以前是孩子生長髮育關鍵期,很多習慣要提前養成,以免孩子以後壞毛病改不掉。所以我在孩子能夠吃米飯等食物之後,慢慢就讓他和我們一起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飯,吃飯的時候也不許玩玩具、看電視,孩子習慣了自己專心吃飯,所以一直都沒用我和他爹餵飯,讓我們省了不少事。

其實"三歲看到老"並非是沒有科學根據的俗語,在寶寶三歲以前,不僅會養成各種習慣,性格也會慢慢養成,安全感也在逐步建立,各項能力都處於不斷提升階段,身體也在持續生長髮育。此時若是爹媽們能夠多關注寶寶,對其建立合理系統的教育方式,將有助於寶寶身心健康,使其成長的更好。

若家長在這4方面做到位,以後帶起來會很省心

一、培養寶寶養成閱讀看書的習慣

之所以許多家長覺得帶孩子非常累,是因為寶寶在小的時候可能就習慣纏在家長身邊,沒有自己喜歡的事情做,才會讓家長覺得很累,無時無刻都需要照看他們。

若是小的時候能培養寶寶看書的習慣,經常給寶寶進行閱讀,讓他們對閱讀感興趣,不僅會讓家長帶在帶寶寶的時候更輕鬆一些,還能讓他們從小就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積累更多的知識,對於以後學習和生活都很有益處。

二、給寶寶樹立起安全感

雖然很多爹媽都覺得三歲前的小寶寶不懂事,但其實這個時候的他們對於身邊的人很敏感,若是經常有爹媽等熟悉的親人在身邊,他們的安全感會更強,可能經常爬來爬去自己玩,偶爾看不見爹媽也不會大哭大鬧。

而如果寶寶沒有安全感,可能就表現的很粘人,一點也離不開爹媽,睡醒後、玩耍時若是看不見爹媽,可能就會很沒有安全感,繼而哭哭啼啼,以後也會不好帶,身邊總是需要大人陪伴。

一歲半之前是寶寶安全感形成的關鍵階段,這期間爹媽可以經常抱一抱寶寶,和他們說說話,時常撫摸一下他們的身體,這些愛的表現能夠讓他們更有安全感。

三、讓寶寶能夠"放開手腳"去體驗

許多爹媽在照看寶寶時,都不喜歡寶寶動來動去,甚至會用被子把他們的小手小腳包裹起來,怕他們的小手隨便亂摸時受到傷害。而三歲前的寶寶視力、神經都處於發育中,手和腳就是他們探索周圍環境的媒介,經常觸碰新鮮的物品,感受環境,有助於他們大腦發育。

而如果不能滿足寶寶用小手小腳探索的"好奇心",他們會愈加好奇,這種好奇心會延長,讓他們慢慢養成一些啃手指、到處亂摸的習慣。所以在保障寶寶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放手讓寶寶摸來摸去,對他們成長更有好處。

四、尊重寶寶內心的秩序

有些寶寶從小彷彿就有"強迫症",之前放在什麼地方的東西,如果動了之後,必須再放回原位,不然寶寶就會哭鬧,一兩歲的時候這種情況最為明顯。

這是因為此時寶寶心裡在形成自己的秩序,若是按照計劃和安排執行,就會讓其很有安全感,爹媽對此持支援的態度,還會讓寶寶養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

在照看寶寶的時候,不要總認為他還小,很多道理還不懂,所以各種教育措施就等一等、緩一緩。若是錯過了三歲前黃金的教育階段,很可能以後讓寶寶性格變得非常難帶,獨立性不好,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需要漫長的時間和很多精力去糾正。總結一句話就是,教育孩子要趁早哦!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寶寶喜歡反覆扔東西怎麼辦?父母試試這5招,輕鬆改正孩子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