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引言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和家人帶給孩子的影響往往是至關重要的,家庭環境因素決定了孩子將來可以成長為什麼樣的人。孩子總會下意識地模仿父母的舉動,所以要想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成長,家長首先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熊孩子捏壞水果,老闆欲出面阻止,奶奶:孩子喜歡,捏多少買多少

小吳自己經營了一家水果店,一次有一位奶奶帶著孫子來店裡挑水果,小孫子看上去年紀還小,一直跟在奶奶身後左看看右看看。趁著奶奶在挑水果的間隙,小孫子竟然將“毒手”伸向了店裡的水果。一會兒掐爛一個蘋果,一會兒又捏爛幾個櫻桃。

等到小吳發現時,熊孩子正在對著一串新鮮的葡萄“上下其手”。看到自己的水果被損壞,小吳連忙站出來制止了熊孩子的行為,並且和孩子的奶奶說道:“孩子把店裡的水果都摳爛了,您管管孩子。”沒想到孩子的奶奶卻立刻反駁道:“難得孩子喜歡,讓他抓,大不了捏爛的水果我全買了。”

看到孩子的奶奶如此“財大氣粗”,小吳也不好再說什麼,只好轉過身又開始忙自己的工作。沒過一會兒店裡又進來了一批客人,沒想到那位奶奶在店裡轉悠了一會兒,趁著小吳沒注意,竟然悄無聲息地帶著孩子走了。等小吳反應過來時,祖孫倆早已不見了蹤影,而被熊孩子損壞的水果,也只能由小吳自己賠償損失。

不得不說,熊孩子在水果店做出如此過分的舉動,和家長平日裡的縱容也有很大的關係。不僅如此,做家長的不但縱容孩子使壞,還逃避責任,在這種家庭教育下長大的孩子,其素質也可見一斑。

父母一味的縱容,對孩子的成長可能會造成哪些危害?

1、孩子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念

孩子的成長需要正確的是非觀念,如果家長只會一味縱容孩子的行為,甚至在孩子犯錯後,也不願意讓孩子承擔後果,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往往不利於孩子養成正確的是非觀念。

孩子的教育問題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漫長的、發展的過程。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及時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否則一味的縱容,只會使孩子的行為變本加厲,甚至因此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2、孩子難有面對挫折的勇氣

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當孩子犯錯時,父母總習慣性地衝在孩子前面,替孩子解決一切的困難和難題,長期以往,孩子也很難有獨自面對挫折的勇氣。

父母的過度保護,容易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依賴感,當下次再遇到類似的困難時,孩子還是不能自己動手解決。長期活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通常不會有獨自面對風雨的能力和勇氣,對孩子的成長也難有好的影響。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地對孩子進行教育?

1、教育孩子明辨是非對錯

孩子年紀還小,所以在面對很多是非問題時,孩子通常都沒有分清對錯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教育孩子學會明辨是非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只有分清對錯,孩子才能主動去規避風險,對於一些錯誤的行為,孩子也能保證不會再犯。所以要想孩子擁有正確的教育,父母首先要幫助孩子學會分辨事物正確與否的能力。

2、要學會主動承擔責任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不要因為害怕承擔責任,而讓孩子選擇逃避。做錯事,就要受到懲罰,並且承擔相應的後果。只有讓孩子自己吃點苦頭,才能讓他們長記性。所以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主動承擔責任,並且改正自己錯誤的行為。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0-6歲兒童的31個關鍵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