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一邊說著“媽媽,我好餓”,一邊不停地翻冰箱,找水果、找零食……這可能會是寶寶進入幼兒園後的一種常態。

看到這種情況,媽媽們難免會擔心:

寶寶是真的餓還是嘴饞?

難道在幼兒園沒吃飽?

幼兒園的飯菜不合口味?

這樣下去會不會營養不良?

新入園的寶寶為什麼總容易“餓”?

可能的原因1:寶寶還未適應幼兒園生活。

在剛進幼兒園的頭幾個月,寶寶可能會對新環境、新習慣感到不安和緊張,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食慾和進餐。

媽媽應該向幼兒園老師詢問寶寶在幼兒園的吃飯情況,比如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吃多少、喝多少水等,並定期測量寶寶上幼兒園後身高體重的增長情況。待寶寶回到家中,安排合理的飲食,幫助其補充營養。

可能的原因2:運動量大消耗大。

寶寶在幼兒園的活動量會比在家裡大很多,而且放學後一般還要再玩一會,消耗得更多,自然餓得更快。建議媽媽要適當給寶寶“加餐”,在他的小書包裡備一些健康的零食,如奶製品、水果、小麵包等。

可能的原因3:你給了寶寶“餓”的暗示

當寶寶放學回家跟你說“餓”後,你跟寶寶的對話是下面的哪類呢?

A.正面的問話。

比如:

“今天在幼兒園吃了什麼好吃的?”

“可以給媽媽講講今天吃到什麼好吃的,或者你喜歡吃的飯菜嗎?”

B.負面的問話

比如:

“怎麼總是說餓,在學校沒吃飽嗎?”

“幼兒園的飯菜很難吃嗎?”

負面問話容易引導孩子聯想到在幼兒園的不愉快,哪怕只是很小的事;而正面問話則容易引導孩子聯想到上學是美好的,且勇於面對新環境、做新嘗試。

所以,從今天起,用積極正面的語言跟寶寶溝通吧!慢慢地,孩子在面對幼兒園飯菜時,才會覺得是“好吃的”“能讓我滿足的”,也就能夠更加順利地進餐了。

家庭飲食的安排應注意哪些要點?

▶給寶寶加餐是為了彌補幼兒園食譜上的不足,所以,應儘量多樣化。爸爸媽媽要把幼兒園的食譜抄下來,了解寶寶在幼兒園都吃了什麼,以便確定在家裡給寶寶準備什麼飯菜水果。

▶確保寶寶每天的飲食結構至少含有三類食物,10種以上食品。三類食物主要是穀物、乳蛋肉、蔬菜,10種以上食品也很容易做到,如穀物2種、乳蛋肉2種,蔬菜3種、水果3種。晚上的加餐,最好能單獨做一些寶寶在幼兒園沒吃過的食物。

▶除了晚上的加餐外,早上可能也要給寶寶進行一定的營養補充哦。如果寶寶起得早,比如距離去幼兒園還有2小時的話,可以給寶寶喝一瓶配方奶、吃一片全麥麵包或一個小饅頭。到幼兒園後要將寶寶的進食情況告訴老師,讓老師掌握寶寶的早餐情況。

對幼兒來說,最好的增加體抗力的“補品”就是母乳了。母乳不僅能幫助寶寶從媽媽那裡獲得一些疾病的抗體,其中含有的乳鐵蛋白,有助於抑制有害菌生長,還能幫助寶寶進一步提高免疫力。

但是2歲後的孩子,一般都已經斷奶,這時媽媽可以選擇乳鐵蛋白含量滿足寶寶天生需求的奶粉,作為寶寶日常膳食的補充,而含有滿足寶寶天生需求水平的乳鐵蛋白的美贊臣藍臻,無疑是強大寶寶天生保護力的極好選擇。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科普成果 | 科普知識童話系列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