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未滿四歲的孩子就牙齒髮黃、發黑、牙歪、牙齦紅腫、發癢、蛀牙……越來越多的牙齒問題,當孩子咧著嘴露出一口“小黃牙”的時候。

讓很多家長又急又惱,對寶寶的牙齒健康也越來越重視,擔心寶寶變壞的乳牙會對今後恆牙的萌出造成影響。

但是對於如何正確的護理寶寶牙齒,總是不得其法,該如何保護TA的牙齒呢?小谷這就為各位一一解答!

如何清潔寶寶的口腔?

▲▲▲

對於6個月以內的嬰幼兒,每次吃奶後喂幾口溫水,就可以達到清潔口腔的作用。但當寶寶開始萌出第一顆牙後,家長就要把對牙齒的清潔保護提上日程,且刻不容緩。

家長們可以先用乾淨紗布包裹自己的食指(或用指套牙刷),沾淨水後幫寶寶清洗口腔,洗去牙齒及牙床上的附著物。

隨著寶寶的牙齒越來越多,進食的食物種類也增多了,就需要更徹底的清潔方式,這時可以用嬰幼兒牙刷刷牙,但牙刷一定要按年齡段選擇,刷頭要適合寶寶口腔的大小。

牙刷的選擇很重要

■ 2—3歲的寶寶選擇常見的兒童牙刷即可,選購的牙刷刷柄,長度適宜以12—13釐米牙刷為宜;3歲以上孩子選擇15釐米長度牙刷為宜;選購時儘可能選擇刷柄稍粗的,以便於孩子不用很大力量就能緊握,方便用力。同時要注意,不要選購刷頭過大的牙刷,過大的刷頭在口腔內無法自由轉動,會讓孩子產生厭煩情緒。還有就是,要選擇柔軟刷毛,不僅寶寶使用舒適,軟毛刷也不易損傷孩子牙齦。

寶寶刷牙要用牙膏嗎?

▲▲▲

雖然使用清水或不含氟的牙膏刷牙也能清潔牙齒,但卻無法有效預防齲齒,對於容易發生齲齒的嬰幼兒來說,只刷牙是不夠的,所以建議給寶寶使用含氟牙膏。

而美國牙科協會也是建議:2歲開始,就應該使用含氟牙膏為寶寶清潔牙齒。含氟牙膏不僅可以加強牙釉質,還能有效預防蛀牙。每天正確使用含氟牙膏刷兩次牙,就能減少80%的齲。

寶寶把牙膏吃了會不會氟中毒?

▲▲▲

沒錯,3歲以內的寶寶吞嚥功能還不完善,刷牙時很容易把牙膏吞嚥下去,但“氟防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早已經得到了世衛組織、國際牙科研究學會、世界牙醫聯盟等國際權威機構的認可,並在全世界推廣使用。所以,3歲以內牙膏用量控制在米粒大小、3歲以上寶寶用豌豆大小,即使寶寶吞嚥到肚子裡,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不過,家長還是要引導寶寶學會吐水,不能因為吃牙膏不中毒就放任寶寶每次都把漱口水咽肚裡吧~

關於寶寶牙齒最常見的幾大問題

▲▲▲

1、寶寶經常流口水,會腐蝕牙齒嗎?

口水不會腐蝕寶寶的牙齒,這一點是不需要擔心的。流口水通常是寶寶長牙時的一種表現。同時,因為寶寶的吞嚥能力也不完善,口水不能及時地嚥下去,就會流出來。相反,口水有抑菌抗酸的作用,有效預防齲齒。

2、寶寶磨牙會不會對牙齒有損傷呢?

磨牙的原因有很多種,有些與牙齒咬合有關,有些與心理行為有關,還有一些與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神經系統的發育,很多寶寶磨牙的症狀會逐漸減輕直至消失, 如果頻率並不會很高,伴隨其他症狀,影響並不大。

3、寶寶的牙縫非常大,這正常嗎?

很正常,大多數孩子的乳牙都不會排列很緊密,而是有些牙縫,隨著頜骨的生長,牙縫還會增大。不過,等到周圍牙齒的萌出和生長,牙齒會逐漸靠近。所以,正是這些牙縫才給寶寶將來換牙帶來便利,為換牙做好準備。因為恆牙要比乳牙大很多,如果乳牙很齊,沒有縫隙,換牙後反而會排列過於緊密和擁擠,造成恆牙排列不齊。

4、寶寶乳牙發黃,是不是齲齒了?

寶寶乳牙發黃,最大的原因就是清潔不夠。寶寶在喝奶、吃輔食、吃飯後,牙齒表面會留下一層軟垢,此時若使用牙刷或紗布輕輕擦拭,會很容易擦掉,但很多家長往往都無法做到及時為寶寶清潔口腔衛生。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的牙齒有些發黃,又無從判斷是否是齲齒,可以用紗布擦拭的方法來檢驗,如果黃色能擦掉,就屬於軟垢,如果擦不掉,可能牙齒已經被腐蝕,出現早期齲齒的表現了。家長一定要及時干預治療。

給家長的小建議

由於孩子年齡尚小,手部神經肌肉的發育尚未成熟,有效的潔牙動作仍需依賴父母幫忙、監督和檢查。

一般來說,寶寶兩歲半左右時口腔中的乳牙才全部萌出,因此家長在寶寶兩歲左右就可以讓寶寶開始“玩牙刷”了。所謂“玩牙刷”就是讓寶寶模仿和學習家長的刷牙動作,培養寶寶刷牙的興趣,認識牙刷和水杯。

當刷牙時,站在寶寶身後,手把手教寶寶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因為這個時期的寶寶已有一定的理解、表達能力,只要家長循循善誘,由淺入深地耐心指導,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並不是件難事。家長還要有充分的耐心,教寶寶刷牙不要指望一步到位,任何好的生活習慣,都要以正面引導的方式來進行,才能使寶寶的愉快接納。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宅”家帶娃不用愁,親子游戲做起來(八)|新時代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