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現在父母可是真的難,養孩子也不比從前,每天在孩子身上花費精力著實讓人苦不堪言。不僅要帶孩子,在這期間還要不斷的提升自我,很多時候還要被迫學習。

手機裡各種微信交流群叮叮噹噹的響個不停,早教的、幼兒園的、小區母嬰交流的、各種藝術特長班的等等。即便在這個疫情嚴峻的特殊時期,大部分寶媽也絲毫沒落下對孩子的教育。

每天除了帶著老二變著花樣的做遊戲,還得花心思給孩子做各種各樣的輔食,還要注意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

另一邊,老大已經上小學了,雖然學校沒給安排網課,但是老師每天在群裡各種叮囑也讓小舅媽閒不下心來,不僅給孩子準備了網路英語學習班,每天還要的抽時間給兒子輔導課業。

這期間小舅也沒閒著,兩頭跟著忙活,一家人一天過得忙忙叨叨,用小舅的話說,這比平時工作還累。

其實我自己又何嘗不是,雖然我只有一件小棉襖,但在疫情期間過得也並不輕鬆,每天為了“應付”小錦鯉,不僅變著花樣給她做吃的,還得時刻注意營養均衡。

此外,還得天天變著花樣帶她玩,還要每天和他一起學英語,練習口語。

我相信,類似的情況肯定存在不少,不少有小孩的家庭在這個特殊的事情過得也並不輕鬆。不過有時候我也會反思,相比之下,是不是我們做家長的太焦慮了呢?

在孩子的教育路上,我們可能太慌張了

每每看到別人家的育兒計劃,自己頓時就非常焦慮,是不是自己給孩子安排的不夠好,不夠完美啊。人家的計劃那麼周全我是不是也可以給自己的孩子試試?

於是乎開始不管不顧,也不在意自己的孩子情況如何,便開始把別人的“育兒計劃”給自己孩子生搬硬套。

學英語、學畫畫、學口才、學數學等等,可到頭來實際情況可能並不如意,也遠達不到人家孩子的水平,結果自己累的夠嗆,精疲力竭的,孩子也很痛苦,還不領情。

這時候很多家長往往都會開始困惑:都是相同的“育兒經”,為啥人家的孩子很受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就不行了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舉個簡單的例子,仙人掌和牡丹花都是花卉,但是培養方法卻截然不同,本質上是因為品種不同。

即便別人告訴了你養殖仙人掌的祕訣,你也不能直接照搬照抄用來培育牡丹花,植物尚且如此,何況教育孩子。

所以說,別人的育兒經驗可以聽,可以學習,可以參考,但真正落實到自己孩子身上還要根據自己娃的實際情況來量身定製。

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同樣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兩個孩子,因此自己的孩子怎樣教育還要自己多花心思,別人的育兒經再好再實用也只能是參考。

養孩子從來沒有什麼捷徑可尋,但成長卻有規律可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沒必要非得跟別的孩子相比,過多的比較只會讓自己變得更焦慮。

怎樣給孩子定製合適自己的計劃?

不管孩子自身怎樣,所處的生活環境如何,家長培養孩子也總歸是要給孩子制定一些合適的計劃來作為其成長的引導的。

相比在孩子某些固定的能力上超前培育,從現階段開始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才更靠譜,更重要。

1)養成良好固定的生活作息習慣

平時工作上學還好說,基本上因為受約束,作息時間都能很固定,但在這個特殊的疫情期間,很多人開始變得散漫,父母們可能在家辦公,作息時間逐漸變得自由,孩子也開始跟著顛倒。

這是非常危險的訊號,越是在“自由”的時候,家長越應該注意控制自己的作息時間,嚴格要求自己的同時,也幫助孩子養成良好固定的作息習慣。

一旦這種生活週期形成習慣,孩子的生活成長會形成一種良性迴圈,孩子在做事之前也會習慣提前做好準備,情緒會跟穩定也不容易分心。

2)掌握適合的學習方法比提前學習知識更重要

我們成年人讀過書之後才慢慢意識到,其實所有的知識都是系統的,存在一定的規律,相比盲目的超前學習,懂得學後思考總結才更重要。

善於總結的孩子都會輕鬆的發現所學知識中的系統規律,掌握好的學習方法,這樣就更容易觸類旁通,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也能事半功倍,效率比別人高出一大截。

別人的育兒經更多的時候只能作為參考,靠著它們你很大程度上並不能養育好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的節奏,家長應該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摸索適合自己娃的育兒經。

今日話題

你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盲目的套用別人的育兒觀點嗎?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寶寶“咳嗽季”來了,應對策略及時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