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生活君說-

你是上海人嗎?

你還在說上海話嗎?

在普通話為主導的大環境下,上海話作為方言日漸式微。

在上海,一些家庭選擇將孩子送到純滬語的早教機構學習,期望孩子早日接觸、熟悉並掌握上海話。

沒有滬語的上海

就像紅燒肉不放糖

其中有句話:沒有滬話的上海,就像紅燒肉不放糖!

這引起了很多上海人的共鳴:現在的上海,還有多少人會講上海話?

80後講上海話的機會越來越少,90後的上海話講得洋涇浜,00後已經有很多人不會講上海話了……

上海人的上海話,真的要消失了嗎?聽不到上海話的上海,還是上海人的上海嗎?

10個上海人只有

2個左右會講上海話

網上流傳一份關於“6-20歲能夠熟練使用方言人群比例”的調查報告,讓不少人看得很唏噓。

圖表中間有一塊凹進去的地方——分別是蘇州/上海/杭州/寧波/溫州……吳語區集體“無語”,方言使用率全國倒數!

其中,上海僅有22.4%的6-20歲青少年能夠熟練使用上海話,也就是說你在大街碰見10個上海人,只有2個左右會講上海話。

上海話的危機早已不是杞人憂天。

很多90後00後已經表示“只聽得懂普通話”、“上海話只會說幾句”。

有時候當你說自己是上海人的時候,別人還會質疑一句“聽口音一點也不像啊”。真是大寫加粗的尷尬!

還有一種迷之尷尬是,上海人說上海話,很容易成為新聞。

比如最近,一個4歲上海小囝,講著一口上海話給媽媽“看病”萌化了很多人。

上海小囡會講上海話,竟然已經要成為新聞了?原本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現在卻稀奇了?

在上海,講上海話

可能會被歧視

總有人說上海人排外,會歧視外地人。

有朋友和我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很多年前,和媽媽在上海的一家商場逛街,碰到了一個說著上海話的售貨員。

本來的態度還挺好,但聽到朋友媽媽說老家方言後,售貨員臉一下子就冷了。

這件事一直讓朋友耿耿於懷。

而現在呢,魔都的銷售行業大多數是外地人,已經很少聽到這樣的故事,甚至有時候,上海人才是被歧視的那方!

還記得嗎?抖音上一個上海本地美食號的一段視訊,就因為用上海話配音,招來了一波“方言黑”。

一個讓很多上海人無語的問題:“你為什麼要說上海話?說普通話不可以嗎?”

“上海是大城市,包容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人,說上海話讓大家都聽不懂,影響生活和工作。”

更讓人尷尬的是,在本土受到冷落的上海話,在日本,卻被當作了一門語言來研究。

傳承上海話

就是傳承上海文化

錢乃榮教授曾在《傳承上海話,就是傳承上海文化》的文章中這樣寫到:

上海話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從傳承上海文化基因的角度出發,我們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也要傳承好上海話。

上海要在文化上屹立於世界又區別於其他國際都市,應有其鮮明的本土文化特徵。

滬劇,就是海派文化中的精粹之一。滬劇的傳承和發展,離不開上海話。

有一代上海小朋友是看著滑稽戲長大的,在他們腦海裡,滑稽戲就是最“歡樂”的樂符,最暖心的鄉音。

還有滬語寫作,金宇澄在小說《繁花》中,用滬語搭建的花花世界裡,有最地道的上海,1500個“不響”給上海留下無數解讀的可能。

還有更酷的文化創新,音樂博主@滬語說唱Mrweezy曾製作了一首吳語方言rap cypher(說唱接力)。

其中包含了上海話在內的多種吳語方言,讓更多人能聽到來自吳語地區的聲音。

一位大學中文系教授說過:“如果以後全中國人只會講普通話,那很可惜,也很可怕。”

方言是一種血緣的聯絡,代表著一種身份的認同,也凝結著地域文化的精華。

就像汪涵說的,方言是一種“你說,我懂,他不明白”的浪漫情話。

“普通話可以讓你走得更遠,但是方言,可以讓你不要忘記從哪裡出發。”

而上海,作為中國最開放的城市,有迎接著來自五湖四海的奮鬥者的胸襟。他不只是上海人的上海,也不是外地人的上海,他是面向世界的。

#今日互動#

你會說上海話嗎?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幼兒園老師懷孕,家長提議送車遭怒懟:你咋不送別墅呢,馬屁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