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不少媽媽很擔憂,自己的孩子兩歲了還不會說話,三歲了仍舊吐詞不清,這到底該不該及時干預。

其實,孩子學習說話是一個漫長然而卻又自然而然學會的過程。一個孩子如果聽力沒有問題,生活在一個正常的撫養環境,那麼孩子是能夠自然而然的學會說話的。

通常1歲的寶寶能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2歲時就能簡單的交際語,例如你好,再見。三歲時則應當流暢的表達自己的情感了,能夠流暢地與他人對話了。

如果孩子根本不講話,一方面可能是聽力有問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自閉症兒童。

如果孩子吐詞不清,可能是孩子口腔發育遲緩,也可能是口腔,咽喉等部位的器質性的疾病,仍舊有可能是聽力有障礙。

很多父母不知道,其實孩子的飲食是能夠影響寶寶口腔發育的。如果長期給孩子軟爛的食物,例如嬰幼兒米粉,稀飯,稠粥,麵條等,孩子的口腔就得不到鍛鍊。固體類的食物在咀嚼的過程中,能夠讓牙齒、舌頭、下顎、跟口腔進行一些協調配合,使整個口腔面部肌肉發育更好。

所以,一方面父母要至少6個月後,就要及時給嬰幼兒新增輔食。其次,1歲前就應該讓寶寶嘗試稠粥,麵條類食物。1歲後,就可以放心大膽的讓孩子吃一些水果條。

另外,因為孩子說話晚也可能是聽力有問題,而聽力問題家長是很難發現的,所以,家長一旦有懷疑,最好及時去醫院檢查。

孩子說話晚,說話不清,也可能是構音器官有問題或者中樞神經系統發育有問題,這些問題也需要及時去醫院進行診斷。

最後,作為家長能夠從這些方面幫助孩子儘早說話。說話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吐詞要清晰,另一方面是說話要有邏輯性,能夠連詞成句。所以,父母平時在與孩子講話時,不能專門用兒話和孩子交流,儘量少說疊詞,例如“吃飯飯,窩粑粑,洗澡澡”等。

父母應當與孩子正常的交流,面對孩子,不要刻意把他當做孩子,而是當成成年人來流暢的對話。另一方面,父母可以多給孩子讀繪本,讀繪本時既增加了孩子的詞彙量,也能讓孩子更有邏輯性的表達。

文 | 新生命

圖 | 網路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會玩比會學習更重要!能夠高品質陪玩的家長,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