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愛攻擊別人,父母應該怎麼辦?1、注意你所做出的榜樣。如果你在激動或生氣時表現出攻擊行為,孩子就會認為這種行為是恰當的。2、確保你使用的方法不會引發孩子的焦慮感或增強孩子的挫敗感。懲罰只會增加消極情緒並導致問題行為出現。3、給予孩子充分的積極關注。孩子們需要的比他們向我們索取的更多。如果我們能滿足孩子的情緒需求,孩子就更不容易感到挫敗。4、當孩子感到挫敗或不安時,幫助他們哭出來。消極情感會隨著眼淚被排除。5、讓孩子參與到新生兒的照顧中。父母為了照顧新生兒,沒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只會讓孩子產生嫉妒和焦慮,因此你可以讓孩子也參與到新生兒的照顧中,並在嬰兒小睡的時候陪伴孩子度過一對一的短暫時間。6、告訴孩子你在他身上看到的優秀品質,並幫助他建立積極的自我形象。記住要往好的方向建立,不要把低劣、頑皮或攻擊性等詞用在孩子身上,也不要在他面前使用這些詞。你要記住,導致孩子問題行為的是因為孩子年幼不成熟,而不是孩子這個人。7、教給他有關情緒的語言。幫助孩子識別自己的感受,支援他採取不會傷害自己、他人或物品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8、問孩子他身體的哪個部位感到了挫敗和憤怒。讓孩子畫一張畫來明確這些部位。和孩子討論這些情緒剛開始時是什麼感覺、達到頂峰時是什麼感覺,以及如何從一開始認出它們。

接下來我們看看一個應用在孩子的攻擊性行為的五步驟。

第一步是尋找孩子攻擊行為背後的原因。

你要問自己:“我的孩子現在為什麼會感到挫敗?”這一資訊將引出下一步的行動。例如,如果孩子是因為過度疲勞而感到挫敗,你最好帶他離開活動場地,把他帶回家或讓他安靜地休息一會兒。如果孩子是因為要求沒有被滿足而感到沮喪,那麼你就應該在共情的同時保持界限。

第二步是先管好自己。

當孩子表現出攻擊行為時,他們自己的攻擊性往往也會被激發。因此,在制止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時,這些父母的言行也會變得具有攻擊性。把你自己的挫敗感和攻擊性引入事態之中是毫無用處的,因此首先你要管好你自己。將孩子從引發孩子挫敗感的環境中帶走,花一些時間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再繼續下一步。

第三步是與孩子建立連線。

值得強調的是,與孩子建立連線不是在對孩子的不良行為進行獎勵,而是開啟一條通往孩子內心的路。我們必須明白,共情、善意、溫暖和連線並不是懸掛在孩子面前的胡蘿蔔,孩子不是隻在聽話的時候才能享受它們;它們是對一個正在成長、學習、有愛的人類的真實情感需求的滿足。

第四步是尋找解決方案。

某種挫敗感是可以避免的嗎?你是否可以提前預防挫敗感的產生,比如在下次出去玩之前,讓孩子吃點東西、小睡片刻?孩子應該從這種經歷中學到什麼?怎樣幫助他學到該學的東西?

第五步是恢復與孩子的關係,強調孩子的價值觀,並與孩子重新建立連線。

你要告訴他:“你今天感到挫敗的時候推到了你兄弟。每個人都會犯錯。但你仍然是一個很棒的人,我為你感到驕傲。你讓我從心底感到幸福。你想一起玩遊戲嗎?”

孩子愛哭,父母應該怎麼辦?

1、提供選擇。如果我們讓孩子掌握一些能控制日常生活的能力,他們感到無能為力的次數就會減少,這通常意味著孩子哭訴的次數也會減少。2、確認情緒。“我明白你很失望,要不要抱抱?”3、告訴孩子沉穩的聲音和哭訴的聲音之間的區別。4、喚醒孩子的想象力。如果孩子哭訴說他想去公園,但外面正在下雨,你可以說:“我敢打賭,你是希望我們能用一支隨心所欲的舞來讓雨停下了,再用一個巨大的吹風機吹乾這個世界,你覺得吹風機能有用嗎?”

當哭訴發生時:1、傾訴。很多時候,孩子只是想被理解。每個人希望自己的意見得到重視。2、尋找行為背後的原因。你是不是已經把這句話刻入腦海裡了?一旦問題行為背後的需求得到了滿足,孩子的問題行為就會消失。3、總是搶先擁抱孩子,並和孩子一起歡笑。請相信我,這能治好好孩子的許多毛病。4、教孩子談判技巧。認真的嗎?是的。談判技巧是生活中的寶貴技能,但我們卻習慣排除談判這個選項,以證明我們父母的權威。你可以教孩子用一種尊重他人的方式陳述自己的需求,找出一種讓所有人都同意的解決方案。

當孩子知道你會認真考慮他的意見時,他就不再需要哭訴了,但這並不意味著你需要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你只需要理解他,並讓他有機會做出解釋。如果孩子能夠對這種做法表現出尊重和善意,他就學會了這項生活技能,你們之間的信任也會增強。

5、如果你真的不同意孩子的要求,那麼就不要屈服。如果你認真地聽完了孩子的解釋、認真地思考過,但仍覺得答案是“不”的時候,你只需要說:“你已經問過了,我已經回答了。”只要你的答案前後一致,孩子的哭訴總會停止的。

孩子不聽話,父母應該怎麼辦?

有一些方法可以讓孩子積極配合:1、注重與孩子保持緊密的連線。如果你和孩子的關係很好,孩子會積極配合你。2、注意節奏,給孩子留出恰當的時間。成年人已經適應了忙碌的狀態,但孩子還沒有。3、使用堅定且尊重他的語氣,讓你媽處於一種可以平等對話的狀態。在提出要求之前,最好先和孩子進行目光接觸。4、用“我希望”作為句子的開始,而不是“你能不能”。“你能不能收拾好你的玩具”這句話的漏洞在於孩子可以回答“不能”。它是一個問句,孩子就會把它當成一個問題。“我希望你能收拾好你的玩具”則更能清楚地表達你的意思。5、引導孩子去你想要他去的地方。如果你讓孩子收拾玩具但他沒有動,你可以拉著他的手,把他帶到玩具堆裡,然後指著裝玩具的籃子。如果你反覆地嘮叨,你會感到挫敗,而且不利於保持積極的態度。如果你感到你們之間的關係可能出現了問題,你可以問問自己:我給了孩子多少有品質的陪伴?我是否身心投入並參與其中?在要求孩子做事時,我有沒有表現出對他的尊重,還是我衝他大呼小叫了?我們是否傷害過彼此的感情,並一直沒有進行修復?我的期望合理嗎?

孩子發脾氣,父母應該怎麼辦?如何預防發脾氣:1、儘可能地保證孩子享有充足的時間休息、飲食和做身體活動。2、留意哪些事情會觸發孩子的脾氣,預防或避開它們。3、教孩子有關情緒的詞彙,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4、營造一種理解、包容,讓孩子覺得自己被聽見的氛圍,讓孩子可以自由地和你溝通,讓孩子可以自由地和你溝通。如果一個孩子總覺得父母還沒有聽完他的話就拒絕了他,他就更可能把發脾氣當成一種策略。

孩子愛頂嘴,父母應該怎麼辦?積極預防頂嘴的辦法:1、在生活中有禮貌地和孩子溝通,給孩子做出榜樣,教孩子如何禮貌地陳述自己的觀點。2、當你提出的要求不可協商時嗎,適用陳述句,而不是疑問句。3、玩一些小遊戲,比如“打敗計時器”,讓乏味的任務變得有趣。4、保持你的界限。不要讓孩子不尊重你或粗魯地和你說話。你可以對他說:“我不允許你這樣和我說話。當你能夠禮貌地和我說話時,我會很樂意和你討論這個問題。你現在先回房間冷靜一下。”

當頂嘴發生時:1、傾聽孩子話語背後的感情,辨別孩子頂嘴的真正動機。2、表現出共鳴,表示你在認真傾聽,關心他的感受和需求。同時,你要堅守你的界限。也就是說,如果你說了“不,今晚你不能和你的朋友出去”並且理由充分,那麼你就不要為了避免衝突而改變主意。你可以說:“我理解不能出去讓你很煩惱。”3、傾聽並保持開放的心態。如果你願意傾聽孩子的意見,甚至會在充分辯論之後改變主意,這不能說明你是軟弱的父母,只能說明你是講道理、思維靈活的父母。如果某件事真的是不可判斷的,請清楚地告訴孩子,並禮貌地結束談話。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寶媽產後晒娃,卻因身材太好成為焦點,引發網友羨慕:咋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