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每個家長都期待著寶寶們邁出的第一步。但是每個小孩子走路的時間卻都大不相同,有的孩子不到一歲就可以跑了,而有的家裡的寶寶還不會獨自行走。

案例:

洋洋的寶寶1歲半了,可發育還是相比其它小朋友緩慢。人家老話都說“三翻、六坐、七滾、八爬、週會走”,可自己家的寶寶卻不敢走。

看著表妹家的孩子不到一歲都可以晃晃悠悠的走一小段,洋洋非常著急且焦慮,自己的寶寶是不是身體發育出現什麼問題了。

結果到醫院檢查之後,孩子的指標都很健康,發育也是正常,洋洋向表妹請教後才了解自己對寶寶平時的訓練比較少。

本來寶寶性格就是膽小慢熱,而洋洋平時也是疼愛孩子,總是抱著不放手,所以孩子自己還不太敢走。

其實寶寶走路的早晚差異很多,不僅和遺傳因素還有身體差異不同有關,更重要的是和家長的一些行為息息相關。

寶寶走路為什麼比別人家晚,和家長的這些行為有關係

1、不放手寶寶走路

有的父母們非常溺愛孩子,生怕孩子摔跤,孩子走路就在一邊攙扶著不放手,這樣長時間下來,寶寶不僅學不會走路,還會更加依賴父母。

其實孩子在學習走路摔跤是很正常的,一直不放手對寶寶的行走發育非常不利。

還有的父母在外出的時候,總是抱著寶寶要不就是把孩子放在童車裡,不給寶寶走路的機會。

寶寶學習走路是要長期鍛鍊的,如果一直在父母的懷裡、車裡沒有練習自然就比別人家走路要玩,想要快點學會走路也需要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所以多給寶寶創造走路的機會。

2、過早讓寶寶學習走路

有的家長非常心急,在寶寶爬行還沒有練習好的時候就開始讓寶寶學習走路,孩子的發育是有一定規律的,學習也是有順序的。

寶寶的腿部肌肉還沒有發達到走路的階段,而爬行練習會增加寶寶手腿的力量,為寶寶之後的走路打下基礎,家長們不要提前讓寶寶學走路,先把基礎打牢,之後走起路來才能更穩更省心一些。

3、使用錯誤的工具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為了省心總是用一些工具來輔助,比如學步車,家長們感覺挺省事,寶寶自己在學步車裡就可以學會行走了,還不容易摔跤。

但是學步車會讓寶寶的行動受限,並且很容易造成羅圈腿,養成錯誤的行走姿勢,寶寶依賴於學步車不能獨立行走,反倒耽誤學步的程序。

而有些家長還會給孩子買一些學步的鞋子,其實讓寶寶學習走路光腳會刺激孩子的神經,讓感官發育,養成正確的走路姿勢習慣。

4、環境原因

家長們沒有給孩子創造走步的環境,家裡雜物堆積太多,孩子沒有鍛鍊走步的空間,寶寶的學步積極性也會減退。

而在冬天的時候家長們給寶寶裹得厚厚的,寶寶的動作相對笨拙,也會耽誤行走,家長們可以給孩子準備外套厚一些,在屋裡就可以輕便的學習走路了。

大多數寶寶走路晚也是和性格有關係,家長們也不要太過於著急,一定要寶寶有想要走的慾望的時候再輔導孩子走路,可以扶著東西自己沿邊慢慢前行,家長們在孩子的成長中也要做好陪伴和保護。

寶寶的腿部力量也需要好好的餵養才能更加強壯,家長們多注意孩子的營養補充,走路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父母們多給予寶寶鼓勵與支援,讓小寶寶們慢慢學會走路!

【今日話題】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孫儷的育兒方式總結,孩子的成長從這一刻起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