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在中國,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只能對大人的話“言聽計從”,是決不允許與父母拌嘴、爭辯的,否則就是“大逆不道”。其實,父母與孩子爭辯是件有益的事。

受千百年傳統觀念的影響、封建禮教的約束,大多人總覺得小孩子見識少、閱歷少、不成熟。於是形成了“大人說話小孩子聽”的定論。

根據責商家庭教育譚焱心院長的《中國責商教育模式》一書我們知道孩子與父母爭辯有益於成長。能夠同父母進行有效爭辯的兒童,在以後會比較自信、合群、有創造力。弗吉尼亞大學研究發現,經常和父母爭辯的孩子,能夠輕鬆應對外界的意見分歧,更能冷靜地處理來自外部的壓力。愛頂嘴的孩子抗壓力會比較好,因為他們在與父母頂嘴的過程中,要始終面對於自己不同的意見,而且會冷靜地思考並想辦法解決。

責商家庭教育倡導:爭辯是爭論、辯論,是各執己見,相互辯論說理的過程。這樣做有利於思想溝通,通過爭辯達到形成共識、解決問題。首先,爭辯是擺脫兒童無方向狀態的一個途徑,可以使他們知道自己的能力和界限在何處。同時,爭執能幫助兒童變得自信和獨立。在對抗中他們感覺到自己受到重視,知道怎樣才能貫徹自己的意志。爭執也表明孩子正在走自己的路,他們注意到,父母並非總是正確的。其次,爭辯是應付衝突的訓練,孩子可以通過爭辯學到爭論的藝術,畢竟在日後獨立生活時,孩子會遇到很多爭辯討論的場合。最後,爭辯可以刺激智力的發展,能促成孩子和父母爭辯的直接原因,是他們語言能力的進步和參與意識的覺醒。在爭論時,孩子必須根據自己對環境的觀察分析,選擇並運用學到的語彙和表達方式,試圖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慾望、觀點,挑戰父母,這將大大刺激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而且,通過爭辯,孩子可以學到爭論、辯論的邏輯技巧,這對孩子日後思維的發展是有利的。

爭辯是學習、是教育。然而,凡事有度。父母如何在家庭中確保爭辯不走向互相吵鬧?如何在爭辯中引導孩子學習成長?這就需要父母有科學的家庭教育能力。

責商家庭教育創始人譚焱心院長曆經40多年探索研究實踐,創立了現代家庭教育的科學教子模式——責商家庭教育。責商家庭教育改變了“唯知識論、唯分數論”的單一教育模式,而是首先培養合格的家長,以家長切入,全家共同打造良好的教育環境,開啟孩子“我要學習”的內在動力。讓全家人在零距離的快樂溝通中共同成長,讓優秀變成家族的習慣,已經造福20多萬家庭,受益受眾達百萬人以上。經過責商家庭教育的洗禮,讓“富不過三代”真正成為歷史,真正做到卓越的家族內涵持續傳承下去,一代更比一代強。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給孩子這7個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