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想讓孩子有所成長,需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看到自己的能力。在成為更好的哥哥或姐姐這個問題上,採取這樣的思考方式要比處理兩個孩子之間的細節矛盾重要得多。

棟棟最近跟爸爸媽媽說自己想要個弟弟或妹妹,原因是他覺得當哥哥很威風。可是,媽媽看著閨密家的大寶總是欺負妹妹,兩人紛爭不斷,就不敢輕易要二寶,擔心棟棟也當不好哥哥。其實,沒有孩子天生就能當好哥哥或姐姐,這需要父母做好引導,更需要父母對大寶的格外理解和關注。

理解孩子,父母要做到3“不”

父母處理同胞關係的態度和方式,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給孩子未來的人際關係建立藍圖。 所以,在處理同胞關係時務必要謹慎小心。

1.不轉嫁需求

是否決定生二寶,父母最需要慎重考慮的是再養育一個孩子的現實條件,包括經濟條件、時間精力等,另外還要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千萬不要把“給大寶找個伴兒”作為生二寶的唯一理由。若父母是基於這樣的考慮生二寶,等於是將應該由成人決定的事讓孩子來承擔了,將自己的需求也轉嫁到了大寶身上,那麼在養育二寶的過程中,父母和孩子的心態都會出現問題。

2.不抱愧疚心態

有些父母會因為二寶的出生而對老大產生愧疚心態,尤其是兩個孩子之間年齡差距較小時,父母會擔心無法給予大寶足夠的陪伴和愛, 覺得大寶受了委屈。一旦把這種情感作為家庭關係的基調,大寶和二寶的關係就會失衡,有些孩子還會利用父母的這種愧疚心態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父母應該以輕鬆、自然的心態面對二寶的到來,把這種積極的情緒傳遞給大寶。

3.不做盲目比較

父母不經意地讚美一個孩子,哪怕是無心之舉,另一個孩子都會覺得自己不夠好,覺得不被父母接納或喜愛。因此父母要真誠地接納與認同每個孩子是完全不同的個體,從根本上不將他們進行比較,儘量讓每個孩子發揮出自己的獨特性,並引以為傲。

引導孩子,讓孩子“看到”自己

想讓大寶在這段關係中有所成長,需要讓 他 看 到 自 己 的 能 力 ,感 受 自 己 的 能 力 。父 母 要 給孩子提供足夠的機會,並給予最大的鼓勵和讚美。

讓大寶感受“我很特別”

父母應該從準備要二寶開始,就給大寶灌輸“ 你是一個特別的孩子”的概念,並且帶著大寶一起給胎寶寶讀故事,給弟弟或妹妹買衣物、玩具等,讓孩子時刻以自己能體諒媽媽、愛護弟弟或妹妹為榮。這裡需要特別提醒的 是,應該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特別”的,而不 是“聽話”或“懂事”,而且要激發大寶的主動 性,積極參與到迎接二寶到來的過程中。

讓大寶感受“我很重要”

如果總對大寶強調,“你長大了,應該懂事”“你是哥哥,要讓著弟弟/妹妹”這樣的話,孩子會通過退行性行為來博取父母的照顧和關注,甚至會在無意識中壓抑自己的真實需求來討好父母 ,這都不利於孩 子更好地成長 。有了二寶之後,爸爸媽媽要經常表現出無助感, 懇求大寶幫忙,然後反覆進行類似的 表達,比如,“今晚沒有大Bora哄妹妹,妹妹可能會一直哭!”“幸好有大寶幫我們拿東西。”讓大寶感受到他是家庭中很重要的角色。其實我們即使 花再多的時間陪大寶,二寶的到來依然會讓他 感受到父母的愛和時間被分割了,自己受冷落了,如果能通過帶大寶一起做事的方式,不斷強化大寶在家庭位置中的重要作用,孩子的感受會更好。

讓大寶感受“我很公平”

孩子逐漸長大,兩個孩子之間難免會發生爭執和爭吵。我們經常會陷入兩個極端,要不就覺得“大的應該讓著小的”,要不就是一直心疼大寶,對大寶欺負二寶的一切行為都視而不見,尤其是當二寶還小的時候。但實際上,這兩種做法都不合適,尤其是後者看起來是偏向大寶,實際上並不利於大寶的成長。好的辦法是將公平的裁斷權交給孩子,讓他自己做出判斷。我 們不必過多批評大寶不講理的地方,只需要強化表揚他處理得對的地方即可。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孩子是完全能夠自己做出正確的判 斷,並對自己不合適的做法做出修正的。

小提醒:父母應該了解的“同胞競爭” 背後的心理真相

心理學上有一個專業名詞叫“同胞競爭”,說的就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間相處的微妙關係。

源於對生存資源的佔有

基因決定了人的本性是要保護自己賴以生存的資源,孩 子也會為了捍衛珍貴的資源——父母的時間和精力—— 而起紛爭。縱使父母已經盡力去平衡對兩個孩子的愛與陪伴,但處在幼年期的孩童本身自控能力和認知能力尚未成熟,當他們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便傾向於發動衝突來宣洩負面情緒。所以,巧妙地滿足兩個處在不同年齡 段的孩子的不同心理需求,是對父母智慧的考驗。

引發的家庭內部關係變動

有些父母生二寶,確實是發自內心地想給大寶找個伴兒。但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家裡突然出現了另外一個小寶寶,使得他被迫和弟弟妹妹分享父母,新來的弟弟或妹妹並不是伴兒,而是他的競爭者!二寶的到來讓大寶 感覺“失寵”,大寶的行為就會出現問題,例如可能會突然變得愛發脾氣,不講道理,甚至攻擊弟弟妹妹。那麼父母可以嘗試打破這種因地位平等而產生的競爭關係,將大寶放在與父母更近一些的照料者的家庭地位上,也許不失為一種解決之道。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花朵吊飾」春季必備的花朵吊飾和手工,讓新學期的幼兒園絕美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