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說起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那麼場面必定會是“哭號一片”,就算是開始只有零星幾個孩子哭,但是慢慢就會發展成一群人一起哭。這都是在市幼兒園當幼師的表妹講的,說每年到了開學季,尤其是第一次被家長送到幼兒園的孩子們,這簡直成了一項固定流程。似乎進幼兒園不哭上一場,就缺乏了點儀式感。

其實這也正常,普遍都是兩三歲的孩子,第一次離開媽媽身邊,難免會有驚慌和害怕。但是度過了第一道入園分離的坎,還要應對在孩子看來尤其漫長的園內時間。那麼相比之下,哪些孩子能順利適應幼兒園?老師:來自這些家庭的,比較省心。

經常進行社交的家庭

孩子害怕去幼兒園,其實不是害怕幼兒園本身,而是不熟悉帶來的緊張感。尤其是性格內向,身邊只有爸爸媽媽和老人圍著的孩子,就會更害怕和家人的分離。去到了幼兒園,也會因為想媽媽,不斷哭泣,需要老師在一旁不斷哄著,安撫著,消除這種緊張感。

表妹說自己去年帶了一期剛入園的孩子,其中適應性比較差,適應時間比較長的孩子,基本都是不善和人交往,也沒有主動交往的意識和勇氣。而適應很好的孩子,基本都是安全感比較強的,擅於交際的性格。

因為通過日常交流,孩子常提起自己和爸爸媽媽去了哪裡哪裡,有哪些朋友,更喜歡樓上那個哥哥等等。由此也說明,孩子的社交只是一個適應性問題,家長帶著出去得多了,接觸外界多了,孩子自然就不怯場了。

“放養”孩子的家庭

其實現在基本上已經很少用“放養”這樣的育兒概念了,只是這裡的“放養”指的是,不對孩子過於嬌氣,養得比較獨立和堅強。表妹解釋當幼兒園的老師,最怕的就是孩子哭,一哭起來哄都哄不住,還有可能帶著別的孩子一起哭。

說起哭的原因除了想媽媽,大多都是孩子之間磕磕碰碰,玩具搶不過一類的情況。並且小孩子家走不穩路,摔倒了也是常見狀況。太嬌氣的孩子在家習慣了大人立馬跑過來哄,在幼兒園哭的也比較頻繁。“放養”的孩子摔了就站起來拍拍褲子,接著玩,老師除了檢查一下有沒有傷口,還是非常省心的。

孩子入園,家長要提早做心理準備

如果家裡面的孩子真的很不喜歡離開父母,甚至一離開就哭,那麼家長就要為孩子入園提早做準備。慢慢帶孩子接觸外面的環境,適應沒有家長陪伴的時間,教孩子去認識新朋友,循序漸進地做足準備。這樣孩子進入幼兒園的時候,情緒就不會受到太大刺激,適應時間也會縮短。

寶爸寶媽們,你們家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的時候,是什麼狀況呢?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曾喝了三鹿奶粉變“大頭娃娃”的孩子,時隔12年,現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