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冬季對於小寶Bora說是最“難過”的季節,室內外的巨大溫差、以及空氣中瀰漫的病毒,動不動就會讓孩子們頭疼腦熱,這時候生病是最常見的事情。

而且,孩子一旦生了病,難受的可不僅僅是他們自己,還有照顧孩子的寶媽們。

每年這個時候,各大醫院的兒科門診、兒科病房幾乎每天都擠滿了人,不少家長為了能給孩子排上號,甚至不惜凌晨來排隊。而往往排個號也得很久之後才能排到。

我年前的親身經歷,那天去理髮,旁邊的一個大哥和老闆聊天,兩口子帶著孩子去了某醫院排號,下午排上的號,醫生估計到他那得晚上七八點鐘。

這個大哥乾脆帶著孩子回家吃了飯,自己又來理了發,然後又驅車回的醫院。可見現在帶孩子看病有多不容易。

其實這個大哥還算是好的,還有這方便的條件,更多時候只有寶媽帶娃看病的時候,才更不便,有些情景只讓人心酸感嘆。

小寶感冒,寶媽“一拖二”帶娃就醫,幾乎3天沒閤眼

前陣子網上就有這麼一段讓人心疼的視訊,看完真是讓人感嘆母愛偉大。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兩個孩子的母親,大寶看起來有四五歲的樣子,小寶也就一兩歲大小。這次來醫院是因為小寶病了,高燒好幾天也不見好轉,寶媽只好帶著來到了大醫院。

寶媽似乎是一個人帶孩子,既然要帶著小寶看病,自然也不放心把大寶獨自扔在家,因此只好帶著兩個兩孩子一起來到醫院。

從畫面上看,這時候已經是夜晚了,但醫院仍然燈火通明,兒科門診科室也依然擠滿了排隊的人群。

折騰了很久之後,小寶終於看上了病,各項檢查也都做完了,不過等待檢查結果還要一陣子,因此母子三人就在等候大廳的長椅上坐下來休息。

因為這些天小寶生病,寶媽帶著孩子疲於奔走,早已累的3心力交瘁,現在孩子做完檢查,就等結果的空檔,寶媽也終於能稍微歇歇了。

坐在椅子上沒多久寶媽和兩個孩子相繼都睡著了。二寶被寶媽牢牢地掛在胸前,大寶則依偎在母親身邊,牢牢地攥著媽媽的手。

這一幕被熱心的網友拍下傳到網上,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同時引發了人們對母愛的思考。

生活不是一個人的事,養育孩子也不是寶媽一個人的事

大夥在紛紛稱讚母愛偉大的同時,也對丈夫的“消失”表示不解甚至憤怒,很多人都在問丈夫去哪了?並且表示,但凡丈夫能出一點兒力,妻子也不至於累成這樣。

我們姑且相信丈夫的不出現有一定的道理或者原因,但不得不說的是,現在的時代,“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確實也越來越常見了。

很多時候,在照顧孩子,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父親都處於“半隱形”的狀態,而相對的,越來越多的“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也無一不體現了妻子的心酸。

早在2015年,上海社科院就做過一項調查,調查的資料結果有些觸目驚心,在受訪的樣本家庭中,父親教育孩子的佔比相比10年前的30%掉到了20%,下降了整整10個百分點。

雖然,在現在的社會中,很多人逐漸意識到了父親在孩子成長教育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但事實上,意識不代表行動,大部分丈夫依然習慣於“詐屍式育兒”,所有一切由老婆承擔。

孩子是家庭的,一個和諧美好的家庭需要家中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

1)成員之間相互幫助

無論是夫妻間,父子間、還是母子間,都需要溝通互助,這才是一個家庭的最基本的生活常態,愛是需要傳遞和表達的。一家人應該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團結一致的生活。

2)互相尊重,共同進退

團結互助的同時,也要學會互相尊重,不僅孩子要尊敬長輩,家長也要學會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也會向父母學習,變的更優秀。這種身體力行的教育遠比“嘮叨”有用的多。

3)勇於承擔,做好自己

一家人一起生活,難免會出現磕磕碰碰,發生爭執,這時候大家都應該學會忍讓,不要隨便去指責對方,出現問題可以靜下來好好討論,一家人沒什麼說不開的。

真是自己的問題就勇敢的承擔責任,不是自己的問題也不要輕易的攻擊別人,做好自己的該做的,良性溝通,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這樣對孩子的成長髮展也十分有利。

生活從來不容易,養娃亦是如此,希望所有丈夫們都能多一些擔當,替寶媽們分擔一些壓力。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中國夫妻生出“混血兒”,寶爸做了3次親子鑑定後,笑得合不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