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新年伊始,中國的南方也終於進入了Sunny明媚、風高物燥的冬天。隨之,關於小兒便祕的諮詢也多起來。寶寶也會便祕嗎?寶寶整天拉不出臭臭了,是便祕嗎?寶寶便祕了該怎麼辦?其實便祕是兒童期的一個常見問題,很多家長認為便祕是會隨著兒童年齡增長而消退的一種正常變化,從而常錯失早期干預的機會,導致一些併發症,例如肛裂、忍便不排的發生。要防治兒童便祕,爸爸媽媽應該知道以下幾點:

一、到底怎麼樣才算便祕呢?

不同年齡的孩子正常的排便頻率是不一樣的,這取決於孩子的年齡:在出生後第1周,大多數嬰兒一日排便4次或更多次,大便質軟或呈液體狀。在最初3個月內,部分嬰兒一日排便2次或更多次。也有一些嬰兒一週僅排便1次。到2歲時,大多數兒童一日至少排便1次,大便質軟但為固體。一些兒童會在每餐後排便,另一些兒童會每2日排便1次。每名兒童的情況都會有差異。排便困難指的是無效排便,表現為在沒有便祕的情況下出現排便費力。嬰兒排便困難定義為:其他方面健康的嬰兒需要經過至少10分鐘的用力排便和哭鬧才能成功地排出軟便。而便祕一般是指兒童排便減少(每週不超過2次)、排便疼痛或大便粗硬,可能需要患兒排便時特別用力。

二、兒童便祕發生的原因有那些?

1、排便疼痛 。排便疼痛是兒童常見觸發因素。當兒童因為疼痛而逃避排便時,大便堆聚在直腸中並變硬,導致排便更痛。便祕也可能因肛裂而發生,有肛裂的嬰兒會因疼痛而忍便不排(避免排便)。肛裂還可因更換尿布時劇烈擦拭肛門或因排出較硬或較大糞便而發生。

2、環境變化。兒童便祕也長髮生在旅遊時、剛上幼兒園或小學時。如果兒童不願意使用學校的廁所,或作息時間的改變干擾了如廁,則兒童可能會忍便不排,從而觸發入學過度期的便祕。

3、不當的排便訓練。如廁訓練可能觸發便祕,因為年幼兒童可能對排便需求沒有反應,和/或因為兒童使用成人尺寸的馬桶,沒有腳部支援而可能沒有充分的槓桿作用以成功排出大便。如果排便疼痛,年幼兒童可能會開始忍便不排,這會使問題加重,並導致忍便不排的惡性迴圈,即忍便不排導致糞便更大更硬,排便時會更疼痛。如果在兒童發育上做好準備之前,父母強迫兒童排便訓練則可能出現反抗,可能會引起或加劇便祕。

4、飲食方面的原因 。 在嬰兒期,向固體食物過渡是便祕的一個常見觸發因素。對嬰兒來說,在膳食中新增穀物可使糞便更成形,有時也可引起便祕。這是因為過渡期膳食含有的纖維和液體量往往不足。確保攝入充足的纖維和液體可能有助於預防便祕或治療輕度偶發性便祕。兒童期,兒童食用大量經高度加工過的食品,而不是水果、蔬菜和膳食纖維,也可引起便祕。

5、遺傳學因素。 在一些家族中,兒童可能易發生便祕。可能原因包括共同的遺傳、環境和/或飲食因素。

現在,寶爸寶媽們知道了寶貝便祕的原因了吧。小兒便祕,可防可治。那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樣早期干預呢?請留意下一期:防治寶寶便祕,寶爸寶媽可以這麼做。我們下期再見。


審稿專家: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何豔玲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幼兒園期末典禮,各位高顏值媽媽走紅網路,網友:拼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