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如何與孩子好好說話,如何讓孩子關注並理解我們的感受?這是一個我特別想說的話題,因為通常情況下,我們都在要求接納孩子的感受,要幫助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那麼父母的感受呢?

作為成年人,我們自己的感受也是需要獲得關注和釋放的,我經常發現媽媽們有這樣的一個現象,可以完全接納孩子的感受,但是心裡總有一絲遺憾,為什麼不能從孩子那聽到對我自己的關懷的話語?比如說媽媽,你是不是不舒服,媽媽你肚子餓了、媽媽你不開心、媽媽我給你倒水喝。說實話,這樣的溝通結果怨不得別人,原因都在自己的身上。

為何孩子一點都不關注我的感受和需求?其實取決於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父母把自己忘了。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們尤其是媽媽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沒有時間想。有時間的時候自己就累的只想睡覺了,可能當孩子說了一句不合適的話的時候,父母總覺得孩子長大了就好了,孩子小不懂事,他不是有意的把自己忘了。還體現在我們沒有在意自己的需求,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比如孩子永遠只看動畫片,即使碰上了媽媽想看的一個電視節目,媽媽也不會說自己想看,而是隨著孩子看動畫片。這個行為會讓孩子覺得媽媽也喜歡看動畫片或者是媽媽就是要按照我的需求來,媽媽總會聽我的。

第二個原因:就是不直接有些媽媽和孩子的關係就像談戀愛一樣,明明很想讓孩子給自己遞過來一件衣服,但又希望孩子是自覺自願的,不希望是自己要求他做,他才去做的,所以媽媽們就陷入了一種迷之尷尬,自己想要的得不到。孩子又覺得猜不透媽媽內心的想法,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父母的這種隱忍和憋屈的情緒是不利於自己,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父母該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應該怎樣做?

第一個:要做到“有自己”,要記住自己是很重要的,關注自己才能讓孩子學會關注別人。如果孩子連自己的親人都不關注,又怎麼能體會到別人的感受?

第二個:就是要做到直接表達,直接告訴孩子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大家會發現,我特別強調父母也要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不僅僅是接納孩子的感受。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父母需要手把手的教孩子,尤其是當孩子六歲前,因此父母要告訴孩子自己的感受。那麼孩子就能學習到。

原來我媽媽的感受也是需要我關注的,如果身體不舒服,需要告訴孩子,媽媽今天很累,身體不舒服,現在需要休息,你能配合我一下嗎?給媽媽倒杯水,孩子做完這個動作,我們可以給孩子說,如果你能握一握媽媽的手,我就能夠感受到力量,這就是在給孩子提要求。

當孩子做完這件事兒,他就把這件事記在自己的腦海裡面,他就是有了這樣的一個印象,以後遇到家人朋友生病不舒服的時候,他自己就會這麼做了,父母在和孩子的溝通當中比較好的去表達自己的感受,以後自然而然的孩子就會知道父母有這個需求,他就會知道去關注周圍的人,因此特別重要的就是直接表達。學會以後,父母就可以給孩子創造學習的機會,可以抓住生活中出現的契機,或者是有意識的把這個機會創造出來。

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每到逢年過節,我都會組織親戚朋友以及孩子們一起用餐,十幾個人圍著圓桌吃飯。最初的時候,孩子們在吃飯的時候很沒有章法。作為一個教育者,我認為這是一個可以抓住的機會,讓孩子們學習禮儀禮節,尊重別人。

我就提出了兩條關於吃飯的規矩,

第一個:是等一桌人都到齊了才能開始吃飯。

第二個:要等桌上年紀最大的人動筷子,其他人才能開始吃飯。

這樣的做法,實際上我是在創造一個機會,讓孩子學習關注別人,因為孩子們在面對食物的時候,眼中真的只有自己。我們通過這樣的要求讓他去看到自己的旁邊還有別人。有一次吃飯的時候,我問他們,你看我們有兩個要求,第一個是所有的人都到期了。第二個是年紀最大的人先動筷吃飯,大家猜一猜,為什麼會有這兩條規矩?

孩子們積極搶答,因為一個也不能落下。過了一會兒,一個孩子突然問,那如果人到齊了,飯菜涼了,造成大家吃飯吃壞肚子了也不太好。對於這個孩子提問我給了他一個大大的讚賞,我說你能這樣想真好,你照顧到了其他所有人的感受,並且提出來了。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集合吃飯的情況下儘量做到不遲到,因為你遲到了就會影響其他等待你的人不能按時吃上飯。如果我們實在來不及趕到現場,那也需要提前告訴大家,我們會遲到,讓別人能夠按時吃飯,你看這樣的一個機會創造出來之後,孩子們就有可能從更多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是簡單的只從一個方面去思考這樣的練習機會,需要作為父母的我們有意識的去發現。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家人一起吃飯,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給孩子說,孩子餓了,你就先吃吧,這樣的做法其實就是沒有給到孩子機會去關注父母關注長輩,那麼為什麼我們沒有給到孩子這樣的成長機會呢?因為在心裡面,我們總認為孩子小,我們需要去照顧他,他長大了就明白了。其實這樣做不僅僅失去了讓孩子體諒父母的機會,也失去了在家庭生活當中讓孩子學會同理心的機會,他自然也不會把這樣的一種觀察和感受傳達給他周圍的朋友,對於他來說是不好的。

最後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如何讓孩子關注自己並理解自己的感受!

第一個:要“有自己”,父母要知道自己也很重要,在和孩子的關係中不能一味的妥協。

第二個:直接表達,父母需要讓孩子了解自己真實的想法,就像我們這一課的名字一樣,真實的表達自己,才能和孩子好好說話,所以真實的把自己的感受傳達給孩子,讓孩子關注,並且了解父母可以讓孩子猜一下,媽媽現在心裡是怎麼想的,這就是讓孩子來感受自己。

當然父母也需要直接的表達,比如說當我們生病的時候就可以直接給孩子說,媽媽很需要你的幫助,媽媽很想你陪著我,在親子溝通當中溝通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價值就是父母提供了可模仿的行為,幫助孩子學會關注周圍人的感受,進而理解周圍人的情緒,這樣才能提高他們的情商。

1920年,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家曾使用同理心一個詞,指的就是這樣的一種行為模仿鐵器,那認為同理心源自於身體上模仿他人的痛苦,從而引發相同的痛苦感受。所以作為父母,如果能夠給到孩子這樣的一種行為,模仿孩子使用同理心的能力就能夠得到提高。這個對於他們長大以後處理人際關係是非常重要的,最後給大家一個練習就是嘗試在看完這一篇文章以後,主動的給孩子表達一下你的感受,並且告訴孩子你也需要他的關注。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在超市拽了個葡萄吃,員工罵道“沒教養”,媽媽迴應讓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