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在很多父母看來,孩子的身高是遺傳父母的,只要父母不高,孩子就沒有長高的可能性了。比如,姚明8歲的女兒,身高已經達到了1.6米,姚明就被稱為“巨人”,女兒這樣的身高自然是沒有什麼好稀奇的。

那麼其他人呢?父母只要身高不高,子女就徹底失去了長高的機會了嗎?其實並不是,孩子的身高的確和父母的遺傳基因有關,但是父母的基因只佔了70%,只要抓住孩子身高發育的關鍵期,即使父母不高,孩子仍是有可能成為“高大個”的。

l 孩子比同齡人低了好多,什麼時候才能長個子呢?

俊俊的媽媽有著和很多媽媽一樣的煩惱,每次看到兒子,就會發愁兒子的身高問題,明明是13歲的孩子了,身高卻只有1.45米,比同齡人矮了一大截,甚至比有的女生還要矮。

對於俊俊身高的問題,媽媽實在是想不通,自己和老公的身高都不算很低,為什麼偏偏兒子就這麼矮呢?

俊俊媽媽和班主任反映過這件事情,她懷疑俊俊是不是不好好在學校吃飯,營養跟不上,才導致的身高發育遲緩呢?經過班主任的觀察,發現俊俊的飲食都是很規律也很正常的,沒有挑食、厭食的情況。

班主任勸俊俊媽媽:“您放寬心,有的孩子的發育時間本來就是比較晚的,您不要太擔心了。”

俊俊媽媽:“不是我太敏感,是孩子真的有點矮了,比同齡人矮了好多,何況他還是個男孩子,這長大了可怎麼辦呀!”

其實,在孩子成長髮育的過程中,是有兩個黃金階段的,分別是0—3歲和12—16歲(女孩10—14歲),在這兩個階段中,孩子的發育是非常快的,父母只要發現孩子出現這三個徵兆,就一定要準備好抓住機會,這是孩子要長個子的前兆。

l 出現三個徵兆,就要抓住機會

Ø 腿肚疼的厲害

妹妹上初中的時候,總是晚上喊著腿疼,晚上疼的睡不著,坐在沙發上直哭,家裡人都不放心,以為她是磕著碰著哪裡了,但是妹妹一直堅持說沒有。家裡人帶著妹妹去醫院拍片,檢查,檢查結果顯示的是沒有任何問題,只是生長痛造成了,換句話說,就是身高發育略快,骨骼比肌肉、神經都要發育的快,牽扯引起了疼痛。

當孩子出現腿疼的情況時,父母不要無視,更不要責怪孩子,這可能是一種好的現象,是要長個子的前提。

Ø 食慾大增,飯量增多

有經驗的父母都會發現,孩子總會有段時間吃得特別多,總會吵著要吃肉和雞蛋,想吃一些有營養、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大多數家長認為,孩子突然有這樣的要求,可能是單純地饞了,孩子年紀還小,就算吃飽了還會接著吃,索性就不給孩子吃這麼多。

其實,孩子吃得多,很可能是正在長身體,身高正在快速發育,體內需要補充足夠的營養物質,才能繼續為孩子長身體提供充足的動力。

Ø 睡覺時蹬腿抖動

相信每個人,包括大人也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睡夢中,雙腿會沒有意識地抖動,會蹬腿,這種動作是沒有意識的。但是大人做這個動作,和孩子做這個動作的意義是截然不同的,大人做這個動作,很可能僅僅是因為肌肉神經反射導致的,而孩子若是在某段時間內經常抖動雙腿,睡著後出汗多這種情況,家長就要注意了,孩子很可能處在長個子期間,是缺鈣的表現。

l 抓住“黃金期”,父母應該怎麼做

Ø 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時間

研究證明,每天晚上9:00,到第二天早上7:00中,有兩個時間段為孩子的生長激素分泌旺盛的階段,如果孩子能在這個時間段進入熟睡狀態,則會對孩子的身高發育有很關鍵的作用。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研究結果顯示,青少年在發育期(14—17歲),每天的睡眠時間應該保持在8—10個小時,要給孩子提供充足的睡眠,但不要超過11個小時,也不要少於7個小時,這是最佳標準。

Ø 增強運動量

經常運動的好處很多,這是我們都知道的,經常運動能使孩子骨骼的營養狀況得到改善,同時也能促進骨骼的發育。所以說,想促進孩子的身高發育,家長就要經常帶領孩子去運動,比如跑步、打籃球、游泳,將關節進行適度的拉長,增加生長激素的分泌量。

Ø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我們常聽老人家說:“多吃點,吃得多才能長得高”,這樣的話真的有道理嗎?其實,孩子吃的太飽,對於身體的生長髮育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如果過度飽,會使生長激素的分泌量減少,影響到身高的增長。

在飲食的搭配上,也要講究營養均衡,葷素搭配,不要一味的給孩子塞一些雞蛋和肉食,適量的蔬菜和水果也是需要的。

處在青春期,有些孩子會出現厭食、挑食的情況,家長們就要使用適當的“手段”,換種方式讓孩子接受食物,比如,把孩子討厭的蔬菜做成蔬菜丸子,把孩子不愛吃的雞蛋做成雞蛋羹,等等。

每個孩子發育的時間都是不同的,有早有晚,家長不必太過擔心。當孩子出現了長個子的徵兆時,家長一定要知道;如果孩子的身高比同齡人矮了不少,家長就要適當採用一些辦法,刺激孩子的身高發展,有必要的話可以去醫院進行檢查。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喜歡恐龍,怎麼給他還原億萬年前的恐龍時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