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發燒,是每個爸爸媽媽在育兒中難免都會遇到的突發狀況。

在這個問題上,很多家長都有同一個觀念:

就是要立即服用退燒藥來退燒,不然燒壞腦子可咋整!

其實,醫生說,真正該這麼做……

孩子為什麼會發熱?

發熱,是機體防禦系統示警的最主要訊號之一。

當病毒、病原菌(包括一些預防接種的菌苗)入侵時,為抵抗這些外來物,機體會即時啟動一系列防禦機制,如:迅速調集具備殺菌作用的白細胞、淋巴細胞等到達感染部位。

隨之產生的內生致熱源就會刺激寶寶大腦的體溫調節中樞,使體溫調節中樞的調控點上調,引起發熱。

本文配圖來自123rf.com.cn

當觸控孩子前額感覺比較燙,測量體溫發現:

腋溫≥ 37.2℃ 或肛溫≥ 38℃ 時,就可以認為孩子發熱了。

這是兒科許多疾病的一個共同徵兆,也是孩子機體防禦炎症、抵抗病毒或細菌入侵的一種免疫、生理反應。

發燒會燒壞腦子嗎?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往往孩子一發熱,父母就焦急萬分,千方百計想將孩子的體溫迅速降下來,有的甚至擔心孩子會燒壞了大腦。

本文配圖來自123rf.com.cn

剛才我們說了,發熱是人體受到感染、應激等之後的一種正常的保護性反應。

從這個角度看,發熱既有利於殲滅入侵的病毒或細菌,抑制病毒或細菌的生長和繁殖,也可提高T淋巴細胞的免疫活性,增強機體的應激反應能力。

本文配圖來自123rf.com.cn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小兒發熱並不完全是壞事,不要太積極地採取退熱措施,反而可能利於孩子康復(這也是醫生主張:發熱38.5℃以下不用退熱藥的主要原因)。

除非是超高熱,發燒一般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相反是有好處的。

真正可能造成腦損傷的是其他疾病,而高燒只是症狀之一,如:腦炎、腦膜炎、癲癇等其他顱內病變。發熱降溫有方法

小兒發熱時,當體溫:低於38℃ 時為低熱;38℃~38.9℃ 為中熱;39℃~41℃ 為高熱;超過41℃ 為超高熱。

一般來說,如果孩子腋溫不超過38.5℃,並可以舒適地躺在床上,一般無須急著用退熱藥,特別是沒有明確診斷之前。

盲目使用退熱藥可能掩蓋病情,干擾診斷(但若孩子呈痛苦、煩躁等不適表現,就算沒超過38.5℃,也應積極治療)。

本文配圖來自123rf.com.cn

這時建議家長最好選用物理降溫,可將病兒置於室溫為24℃~26℃ 的環境中,以達到寶寶舒適的溫度為宜,讓其儘量少穿衣服,使面板通過與空氣的傳導、對流來散熱,從而達到降溫目的。

注意:在孩子發熱伴寒戰怕冷時,這時家長要給孩子多穿點衣服,不要急著使用物理降溫,以免增加孩子的不適感。

當腋溫高於38.5℃時,則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美林(布洛芬)、泰諾林(對乙醯胺基酚)等退熱藥物。

本文配圖來自123rf.com.cn

但新生兒及 3 個月以下的小嬰兒要慎用退熱藥。

因為目前很多退熱藥是給成人服用的,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使用退熱藥的劑量不易掌握,易誘發驚厥、虛脫,甚至導致消化系統及肝腎功能損害,故應儘量少用。

總之,對家長來說,孩子發燒是否需要採取積極的退熱處理或馬上看醫生,應根據孩子的年齡、發熱時的身體和精神狀況綜合判定,而不是什麼都不考慮,直接就給孩子灌退燒藥。

本文配圖來自123rf.com.cn

另外,嬰幼兒熱性驚厥(老百姓俗稱燒抽了)比例較高,驚厥反覆發作可能造成腦細胞受損,也可能是某些癲癇的先兆表現,並且還可能會導致其他危險。

故有高熱驚厥史或家族史的病兒,一旦出現高熱,應立即給予退熱處理。

千萬提醒:消炎藥不能亂用

老百姓平時所說的消炎藥,其實是抗生素,在很多家長眼裡,消炎藥就是個神藥,寶寶發燒可以吃、咳嗽可以吃、感冒也可以吃。

有的家長想當然地認為,小兒發熱,輸液比服藥退熱快,故一到醫院就要求醫生給孩子輸液,而且要求用抗生素。

本文配圖來自123rf.com.cn

其實,抗生素是用來對抗細菌的,但是在兒科門診上的很多發熱、呼吸道感染患兒,早期多為病毒感染,抗生素對病毒沒有任何作用,反而濫用抗生素,可能會加重耐藥,這對寶寶是不利的。

因此,寶爸寶媽千萬不要一看孩子身體不舒服,就想著給孩子吃點消炎藥,孩子需不需要使用消炎藥,應該去諮詢醫生的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黎陽醫生 諮詢方式】

專業擅長:

各類兒童白血病、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PNET)、腎母細胞瘤、肝母細胞瘤、生殖母細胞瘤、橫紋肌肉瘤以及骨肉瘤等兒童惡性腫瘤的化療以及生物免疫治療;對兒童惡性腫瘤的造血幹細胞移植、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CAEBV)、血管瘤等均有獨到的診治經驗。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寶寶飲奶避坑指南:羊奶、駱駝奶優於牛奶?鮮奶不能直接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