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媽媽,我不會穿鞋,你快來幫我。”

“媽媽,我的小汽車在哪?你幫我找找。”

“媽媽,我不想動手,你餵我吧 。”

天天不管做什麼,只要稍微遇到一點挫折就會馬上尋求大人的幫助,而不是自己想辦法解決,這讓天天媽倍感無奈。

相信不少家長都遇到過這種問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很多挫折,這其實也是一件好事。挫折能培養孩子的毅力和思考能力,只有經歷了挫折,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但是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遇到挫折就會習慣性放棄,這和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包辦太多、干預太多有關係,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習慣被包辦所有的感覺。

許多孩子在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就亂髮脾氣;好勝心強,承受不了失敗;遇到一點困難就愁眉苦臉,不是想找大人幫忙就是想放棄,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學會引導孩子直面挫折,怎麼做呢?

1

培養自信

那些遇事就退縮、想要放棄的孩子,你會發現他們身上普遍存在一個共性:沒有自信。

那麼該如何培養自信?

第一,獨立完成一件事。

第二,把事情做成功。

自信心不是憑空而來的,要讓孩子跟成功的事件進行繫結。孩子從中獲得“我可以”的體驗越多,自信心就越強。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停下你的過多包辦,避免對孩子的過度干預。

2

多一點理解和支援

若發現孩子經常出現自我質疑的表現,我們需要反思,是不是平時對孩子要求過於嚴苛,導致孩子形成了錯誤的自我認知,做事自信心不足。

要改變孩子的認知,僅僅對孩子說“你真棒!”“你能行!”等話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用心觀察孩子取得的每一個小進步,發現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並真誠地告訴孩子,讓孩子逐漸恢復自信。

比如,當孩子學習穿鞋子,嘗試了很多次都失敗了,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對孩子說:“看得出來,穿鞋子對你來說確實不容易,你努力嘗試了這麼多遍,已經有了一定的起色。但是還是有困難的地方,讓我們一起看看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呢?”

我們這樣切身去體會孩子的感受,孩子就會覺得自己被理解了,而且得到了我們的支援,孩子更容易重拾信心,繼續努力。

3

冷落式鼓勵

要注意用一些機會讚揚別的孩子的優點,慢慢讓孩子習慣“有人比他更棒”的事實,藉此鼓勵孩子繼續努力,不要驕傲。

對孩子的缺點,不管他如何吵鬧不聽,也要堅決制止,幫助其克服。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設定一些有難度的事情,如讓他自己穿衣、繫鞋帶、整理玩具等,鼓勵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會的事學著做,給孩子磨鍊的機會。

4

及時總結經驗

當孩子戰勝挫折後,家長應該及時給予鼓勵,並與孩子共同分析這次挫折產生的原因、解決挫折問題的過程中的成功經驗或失敗教訓。

及時總結經驗可以幫助孩子再遇到這類挫折時,明白該怎麼做才能在保證解決問題的同時還能提高效率。

5

笑對挫折

父母應當教給孩子一種笑對挫折的態度,當面對挫折時,告訴孩子不必過分掛念,完全可以一笑而過。

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挫折原因,並且教給孩子一些對待挫折的方法,如自我鼓勵:“這次考試雖然沒得到第一名,但比之前有了很大的進步”;再如補償法:“雖然我跳舞不行,但是我畫畫不錯,要努力畫,爭取參加書畫比賽。”

如果孩子們都能把“失敗”看做“試錯”,也能在挫折中找到前行的方向和力量,那麼,這份不滅的熱情,也能帶他們去更遠的地方。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一本擁有魔法的治癒系圖畫書 保護孩子內心最溫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