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參加一個戶外的活動,首次參加這個活動的一位小朋友,在完成遊戲的一個環節後,興高采烈的來告訴老師,老師我完成剛才那個遊戲任務,接下來要做什麼,這把老師愣了一下,然後問她所有遊戲環節你都玩過嗎?如果沒有你可以再去玩.一會兒,小朋友又回來找到老師:老師我完成了,接下來要做什麼?

這個時候,老師就問她,你覺得玩遊戲開心嗎?她說非常開心,那你想不想一直開心,更開心?她愣在哪裡.我想她應該在納悶,老師你不是應該告訴我下一個任務是什麼嗎?怎麼突然問我玩的開不開心?要不要開心?老師說,你可以換個方式去玩這個遊戲,看看有什麼不同,感受一下.然後孩子悻悻的走開.

而此時,別的小朋友,正在遊戲區玩的不亦樂乎,不斷的在嘗試和挑戰自己,盡情的投入到遊戲當中.

有點感慨,如果今天的活動是一個競技方向的活動,小朋友一定能很好的完成並且拿到第一名.但今天的環節僅僅是一個遊戲活動.老師們一直在鼓勵孩子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去如何玩得更好更開心遊戲.

很明顯,小朋友把今天的活動當做了任務.任務,那就得完成哦,如果完成得好,不僅可以得到老師的表揚,還有家長的肯定和讚許,我的寶貝真棒.

當活動的目的在於探尋孩子在遊戲活動中的發展,觀察能力,人際關係能力,合作能力,語言能力的時候,孩子就失去了學習的機會.

孩子是通過與環境的不斷互動中,形成的認知來構建自己的大腦的,而且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從周圍的環境裡吸收大量的資訊。這些生活經歷提供了豐富的印象,在未來的認知過程中,兒童再將這些印象進行分類和重組。而這種在兒童生理(身體的體驗)和心理(大腦的工作)之間持續地相互影響,成為兒童心智成長的基礎。蒙臺梭利把兒童的這一特點叫作“吸收性心智”,指孩子吸收和內化生活體驗從而得到成長的心智。

“會玩的孩子才會學習,會學習的孩子更會玩,”遊戲是幼兒發展的搖籃,是幼兒的天性,兒童在遊戲中學習新知識、練習語言表達、發展觀察、記憶、注意、思考的能力。

遊戲著的兒童生活是完整和諧的,是自由的和幸福的。兒童在遊戲中,好奇著,探索著,發現著;兒童在遊戲中體驗著自由、追求著自由,也在創造著自我,遊戲是兒童自由與創造的生活源泉。把遊戲作為“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所以,還兒童以遊戲的生活,就是讓兒童找回童年的幸福與快樂。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新型體罰”重新整理三觀,引發家長不滿,網友:有辱教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