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問:同一個錯誤孩子究竟能犯幾回?答案不是兩回三回,而是要看家長如何引導犯錯誤的孩子。家長引導教育得好,孩子不但能改正自己的錯誤,甚至還能自主思考,避免犯一些新的錯誤。

“快快快,馬上通關了,再來一局!”一個週末,孩子自己在家裡和朋友玩遊戲,正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孩子聽見了小田的開門聲。孩子一看就是“慣犯”了,動作迅速地關了電腦,蓋上防塵罩,打開臺燈,裝作一副正在看書的樣子。

不過,小田也不是吃素的媽媽,小田進屋之後就直奔孩子的房間。看到孩子表面冷靜實則慌亂的樣子,小田心裡就有數了,再摸摸電腦的機箱,還是熱的,一看就是剛關機不久。這孩子果然又揹著自己偷偷玩遊戲了。

“說吧,今天又玩了多長時間?”

“沒有,媽媽,今天我就玩了一個多小時而已”

“還想狡辯,你自己摸摸這機箱,熱得都燙手,是不是聽我回來了著急忙慌地把電腦關了?”

“嘿嘿,媽媽我錯了,就是遊戲馬上要通關了,我就多玩了一會”

“你這孩子...”

小田的孩子最近沉迷於電腦遊戲,每天放學回家都會第一時間坐到電腦前,一玩就是一個多鐘頭,連作業都往後拖。到了週末,孩子更是著了魔一樣,一整天都不出門。小田怕孩子玩遊戲成癮,每天只允許孩子玩一個小時,可是隻要小田一出門,孩子就會偷偷開啟電腦玩。小田像這樣當場逮住孩子,已經不是一回兩回了。

都說再一再二不再三,可孩子不光“再三”,還要“再四五六”。孩子真是不長記性,有時候家長剛說完孩子,下一秒孩子就又犯了老錯誤。孩子為什麼總犯重複性錯誤?

一、孩子為何總是犯“重複性錯誤”

1.孩子勇於承認,就是不改

孩子們的機靈勁,有時候連大人也要讚歎一番,可要是這股機靈用到了不正當的地方,那家長可要頭疼了。就說犯錯誤的時候吧,家長正要開口批評孩子,孩子立刻就一臉委屈地和家長承認錯誤,家長頓時就開不了口了。可是到了下次,孩子該犯錯還是要犯錯,讓家長奈何不得。

2. 孩子的自制力太差

孩子的自制力差,這是許多家長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具體能到什麼程度,可能大部分家長都想不到。

我老家有個親戚,她的孩子就特別愛玩遊戲,而且只要玩起來就沒個頭。那會親戚家裡也是剛買電腦,我那位親戚覺得小孩就是一時熱血,過了這個勁就好了。結果有一天她下班回家,發現孩子趴在電腦桌前一動不動,她正要打電話叫人的時候,孩子自己醒了。

原來,孩子前一天晚上打遊戲通宵了,第二天沒有睡覺還在玩,到了下午的時候孩子實在挺不住了,竟然趴在桌子上就睡著了。

3. 孩子受到家長的影響

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家長是什麼樣子,那孩子也會變成什麼樣子。就拿玩電腦這件事來說吧,許多家長的網癮要比孩子還大,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開啟電腦,連飯都不做,甚至有時還要和孩子搶電腦。你說有了這樣的家長,孩子能不犯重複性錯誤嗎?

孩子總犯同一個錯誤,說好聽點是孩子在同一個地方摔倒了幾次,說得嚴重點孩子就是屢教不改。面對孩子的重複性錯誤,父母應該如何引導教育?

二、孩子“屢教不改”,父母應如何引導教育

1.家長要以身作則

要想不讓孩子犯重複性錯誤,家長首先要找找自己的原因,家長有沒有隻犯錯誤從不反省的習慣?如果有,那就要馬上糾正自己的心態,同時也要讓孩子看到家長的改變。只有家長給孩子打好榜樣,孩子才能有樣學樣。否則,再怎麼引導也只是徒勞。

2. 設立懲罰措施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並沒有懲罰的概念,孩子犯了錯就犯了,家長批評兩句就沒事了。可是這樣一來,孩子就會認為犯錯誤的代價是很小的,以後家長再批評孩子,孩子甚至連聽都不聽。

所以家長就需要設立一個懲罰措施,孩子犯了什麼樣的錯誤,就要接受什麼樣的懲罰。

3. 嚴格執行懲罰措施

家長在面對孩子時,總是容易心軟,孩子犯了錯就擺出一副可憐樣子,而家長最受不了孩子這一套。只要孩子低下頭向家長求饒,相信沒有哪個家長會繼續懲罰孩子,孩子的重複性錯誤就是這樣被養成的。

家長應該狠下心來,該批評就批評,該懲罰就懲罰,家長這麼做不是為了讓孩子難受,而是為了改掉孩子的錯誤。

很多父母嘴上把教育孩子說得頭頭是道,可是當孩子犯了錯誤時,父母用的還是“老一套”。不是批評體罰孩子,就是不當回事地放過孩子,時間一長家長又要為孩子的重複性錯誤感到頭疼。孩子犯錯時,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三、孩子犯錯時,父母的正確處理方式

1.先分清是什麼錯誤再批評

孩子犯的錯誤有輕有重,家長在批評孩子之前,也要先掂量一下孩子的錯誤。如果孩子犯的是不痛不癢的錯誤,那麼家長就說孩子兩句,讓他下次注意就可以了。但如果孩子犯了原則性的錯誤,比如偷拿父母的錢,那家長可就要嚴肅起來了。

2. 重視孩子的第一次錯誤

當孩子第一次犯錯誤時,許多家長的心理都是這樣的:小孩不懂事,下次注意就行了。就是因為這樣的心理,導致家長不夠重視孩子的第一次錯誤。

當孩子第一次犯錯時,家長可以不批評孩子,但是一定要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嚴重性。

3.讓孩子主動承認錯誤

家長在批評孩子時,往往是家長問一句,孩子答一句。這樣的批評起不到效果,如果孩子不能主動承認錯誤,那就說明孩子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所以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一定要讓孩子主動,自己則是被動引導孩子的一方。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只不過孩子犯的錯更多更頻繁而已。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犯錯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家長要扮演的則是監督者的角色。只要家長的引導得當,孩子就能在一次又一次犯錯中成長,直到成為有能力糾正他人的錯誤的人。

互動話題:各位家長朋友們,你們的孩子犯過哪些引人發笑的重複性錯誤呢?你們又是如何處理孩子犯錯的呢?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一同探討!

------------------------------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學東西總記不住,推薦使用“分類記憶法”,孩子才能過目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