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爬行、走路是每一位寶寶成長的必經階段。大多數寶寶在6-10個月時就學會爬行了,在1歲後寶寶就能慢慢行走了。

但有一些寶寶並沒有經過“先爬後走”這個必經環節。直接從坐立過渡到了行走。一些家長認為:寶寶不會爬就會走了,說明我們家寶寶更聰明!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寶爸寶媽們一起來看看吧!

1.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安全感

寶寶在爬行的過程中,不僅擴大了自己的爬行範圍、還打破了自己原有的認知世界。

不再是坐井觀天的小青蛙,而在更廣闊的空間中體驗不同新鮮事物,樹立更強的獨立性,建立更強的安全感。

在寶寶的爬行時,父母的引導、鼓勵、幫助都有助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寶寶在爬行中的不同體驗與感受都可以同父母進行分享交流,使寶寶感受到歸屬感和父母的愛,從而形成健全的親密關係。

2.大腦充分發育、聰明

寶寶爬行需要大小腦的配合、協調與控制,四肢、眼耳的行動會刺激大腦的發育,促進大腦的生長。

而且在寶寶行動的過程中,視覺和聽覺的不同體驗可以提高寶寶對世界感知的敏銳性和準確性,使寶寶的智力發育更加完善。

3.平衡性、四肢協調性好

很多寶寶在長大後常常出現暈車、恐高等症狀。這些都是由於前庭器官未發育完善的緣故。而寶寶的爬行階段正是鍛鍊前庭功能發育的好時期。

爬行時,需要四肢,腰背,肩胸、臀腹的共同配合。會爬行的寶寶往往在協調性、平衡性上表現得更好。

4.具有探索精神

在爬行的過程中,嬰兒不斷開發新的領地,探索新的世界,在探索的旅程中不斷髮現更多有趣的新事物。

在未知的世界裡產生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從而提早打下嬰兒更多探索世界的心理基礎。在不斷的探索中發現無窮的樂趣,同時也培養了寶寶的自信心、成就感!

在未來的成長道路上,“先爬後走”的寶寶更容易樹立好的自信心和性格特點。而缺乏鍛鍊的寶寶則更膽小、性格更內向。

哲學中常有這樣句話“存在即合理”,爬行作為坐立和行走之間的需經步驟,自然是有合理存在的理由。

為了能讓孩子按部就班,健健康康地長大,爬行必不可少,怎樣訓練寶寶爬行呢?

1. 模仿

寶寶在幼年時會以父母作為自己的榜樣,因此,如果寶爸寶媽在地上爬行,寶寶也會因為好奇而模仿相應的動作,從而慢慢引導寶寶學會爬行。

對同齡人的興趣也是幫助寶寶學會爬行的方式之一,將寶寶和其他同齡的寶寶放在一起,模仿力強的寶寶看到其他寶寶在爬行時,自己也會慢慢學會。

2.獎勵

家長可以將具有吸引力的物品放在寶寶面前,誘導寶寶自行獲取,給予寶寶爬行的動機。也可以在寶寶完成任務後,給寶寶玩具或是食物作為獎勵,激發寶寶的爬行欲。

還可以在寶寶爬行後,進行適當的推拿,減緩寶寶疲勞,增強前進動力。

寶爸寶媽們不要在對“不爬就走”的現象抱有僥倖心理啦!快從鍛鍊寶寶的爬行能力開始吧!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為啥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在孃家坐月子,不是親媽狠,而是一片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