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一位讀者留言問我們:“我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洗衣做飯,上下學接送,經常找老師溝通,有求必應。風裡來雨裡去,為什麼孩子成績依然不好?和我關係越來越差?”

我想起作家Autumn QT的的一次演講,關於她媽媽的。

QT是典型的雙職工家庭孩子,父母30多歲才回城,考入大學,根本沒時間照顧她。媽媽早早教會她如何劃火柴,點煤氣,用蒸鍋熱飯菜,燒開水等等雜活。

參加課外活動,少年宮、少科站、少年報社,都是自己坐公車去,媽媽也從來不問她學了什麼。

“有一次媽媽中午下班,來學校接我,跑到教室一問,同學們說她在樓上,晚上媽問我,你今天怎麼在樓上啊?我回答,你今天去了高一,我已經高二了,我媽恍然大悟,哦,你已經高二了。”

02

讀者問她:“那您小時候是不是過得艱難。”

她點了點頭,說是。但是她說:“我很慶幸我的父母是雙職工父母,她們教會了我很多。”

有一次,媽媽從菜市場買魚回來,突然驚呼一聲:“哦,賣魚的少找我5分錢。”那時6歲的她,最深的印象是,哇,我媽媽記得錢包裡每一分錢。

這讓她從小就對財務資料非常敏感,長大後,對現金流異常清楚。有一次參加麥肯錫的面試,她隨口說出來的幾組資料讓面試官驚訝不已,她說,都基於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這是一個媽媽某一個瞬間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多麼巨大。

上小學的時候,媽媽凌晨每天5點起床,買菜、做飯,然後搭單程2小時的公車去做飯。很少看電視,總是在燈下看書,寫字,洗洗刷刷,縫縫補補。

QT說:“我很少看到我媽媽年輕時,躺在沙發上當土豆的樣子。”

媽媽的這個習慣,一直影響著她。QT直到現在仍然沒有葛優躺在沙發上過,她很反感這種看起來很懶散的姿態。

媽媽攢了錢,買了大件,300元的沙發,900元的冰箱,3000元的電視,買一次,都是整個家庭的節日,和消費升級。全家人歡呼雀躍。

“我跟著他們,感受一次次畢業、考級、升職、加薪、買房買車、消費升級的成就感。我覺得生活充滿希望,因為他們讓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這些童年的記憶對QT的影響非常大:“我知道生活是可以追求得到的,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可以通過努力得到。”

她讀書,考研,從中國農村到美國頂尖學府;她學英語,從超爛的英文水平,到可以在外企生存,成為麥肯錫的頂尖員工。

最重要的是:“他們給了我物質與精神的安全感與方向感。生活是應該努力的,生活是值得努力的,生活是可以掌控的,生活是樂趣不盡的。”

這是一個全職媽媽給自己女兒的財富。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易怒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你的暴脾氣真該學會控制了!